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汉字的起源、发展、特点、汉字简化的方法和使用简化汉字的重要性等方面简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简化字优于繁体字,告知人们学汉语时使用简化字在学习和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正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过规范确认的字,不包括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所谓"传统字",实际上就指经过整理的繁体字。无论换哪种说法,都绕不开海峡两岸的繁简争论。繁简两种字体都从传统中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因政治地域多年隔绝而产生的歧异,对两岸同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繁体字?自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后,简化字成为国家法定文字,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一般的出版物、包括各类教材(大学里个别专业除外)使用的部是简化字,而且规定凡面向公众的计会用字部应该使用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中小学平...  相似文献   

4.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五十多年来,简化字已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其他公共交际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但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还有学习使用需求,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中国文化的由来。在2008年底,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已决定推动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在坚持简化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一直是很多学者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陕”的繁体字作“陕”,“宽”的繁体字作“宽”……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应不工整。为了提高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水平 ,该文将《简化字总表》的类推简化字中几组繁简字对应不工整的字摘出略加评述 ,以加深对繁简字对应的准确认识 ,帮助人们准确掌握汉字的繁简对应 ,既写规范的简化字 ,也正确辨认相应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6.
第11届全国政协会上,有些人联名建言要恢复繁体字。对"此"现提出不能"弃简复繁"的三大理由:①汉字发展的历史是沿着一条逐步简化的道路前进的;②现代的简化字是汉字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③书写便捷是汉字向前发展的动因。从而说明"弃简复繁"的提案是不可取的,汉字自身的演变是遵循着一条"避繁趋简"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8.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严梅 《时代教育》2010,(2):32-32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汉字字体和字形都在发展。新中国汉字在“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下,公布了一批简化字,使汉字变得相对地好学、好记、好写、好认一些。继续使用简化字还是重新使用繁体字,成为近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应继续坚持使用简化字,将来文字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文字使用的管理,实现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字形繁与简应从社会约定俗出发,以<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国家公布的规范字形为标准.既对社会上繁体字回潮提出了异议,而且也对乱简化字现象提出了批评,并且从汉字发展史上论述了汉字演变规律并非一味从简,<汉字简化总表>的简化原则也非唯繁务去.繁与简应以国家公布的规范字形为准,使文字在新世纪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研究与繁简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不少教师对于繁简体汉字作了诸多考察,认为现行的繁简汉字存在着形制上的重大矛盾,派生出种种原本不应有的弊端,务必对之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特别是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反思,关于汉字运用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违逆规律、悖碍实践的汉字体式矛盾现象如何"修正"的反思.此类思考涉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应当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古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繁体字与简体字都已成为中华汉字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从文字发展规律看.简体字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也掩盖不了繁体字深厚的审美智慧和文化蕴含.在面对简体字改革基本成功已既成事实的现状,我们既能充分意识到恢复繁体字的种种益处,也更为深入地领会到继续规范使用简体字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能为妥善处理繁、简体字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早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简化汉字具有权威性、合法性、群众性,已成为全球使用汉字的人的通用汉字。简化字不能废除,必须坚持使用简化汉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汉字简化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汉字简化有利有弊,及时地总结和分析其利弊之处,有利于促使汉字的规范化,引导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20.
汉字简化问题一直都是文字学界关心的问题。从表达的角度看汉字简化,就可以看出汉字简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世致用的修辞思想。因为汉字因表达需要而产生,又因表达需要而简化,而表达是修辞的母体,因此,简化字就是修辞学中适度原则在汉字简化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