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数据收集的方式分性别地调查云南五个民族(汉族,彝族,傣族,哈尼族和白族)的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两种迁移情况。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五种民族的两种语用迁移特点,发现英语学习中存在的男女性别差异特点,给云南多民族的外语教学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教育局重视卫星电视教育,积极筹措资金,为全县所有中学、区(镇)中心小学以及县幼儿园和部分乡完小配置了录、放像设备,为利用卫星电视教育开展师资培训创造了有利条件。元江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山区县、经济不发达,教育基础落后,师资素质偏低。教师系统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歌舞以其浓郁的艺术风格和淳朴高雅的艺术品味,白鹇舞是在元阳、元江等县哈尼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本文就此舞蹈的训练方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其持有者主要集居在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元江县、建水县、墨江县等地。以红河州为中心朝西南方位呈扇形分布,是哈尼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片区域。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不同的方言和若干土语。这些持有者生活的地方较为偏远,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气象。文章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现有125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元江、墨江、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以农业生产为主。民间音乐丰富,民歌中除了各种类别的成人歌曲之外,还有不少被称之为“然古宅”的儿歌,《其多列》(歌名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即是一首被广泛传唱的儿童歌曲,歌中“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等的词语及音乐语言,均具有浓郁的哈尼族儿童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现有人口150万左右.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普洱市的墨江县、普洱县、镇沅县、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以及玉溪市的元江县、新平县等。以上这些地区集中了哈尼族95%以上的人口.其余散居于建水、石屏、盂连、景谷、峨山、易门、通海、晋宁、禄劝等县市。  相似文献   

7.
<正>1 前言 哈尼族在中国有125万余人,极大多数聚居在云南省的两山三江流域(哀牢山、无量山,元江、把边江和澜沧江).红河州有60万人,约占全国哈尼族人口的一半.而地处红河州西南部边境的红河、绿春两县,是全州哈尼族人口较集中的地方,约有35,4000人,哈尼族人口占两县总人口数的80%以上.在事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掌握能够代表全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的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这两个县被选定为对全国 7-18岁哈尼族男、女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研的监测点.85年、91年、95年三次监测都是在这两个县的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两县现在校中小学生数为58555人,三次随机抽样的人数为15334人,其中纯哈尼族学生9813人,汉族学生、异族双亲的学生5521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沙朗白族在语言习得、语言精通、语言选用和语言态度等方面的实地调查表明:白语是沙朗白族日常生活交际的主要用语,具有较强的活力;白汉双语竞争客观存在,但功能互补,关系和谐;较之成年人,青少年的母语能力稍有下降。现代化进程中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应保持相对聚居分布,促进白汉语言交流,注重保护和开发白语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尼族生活的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红河)流域是世界上古茶树群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哈尼族全面参与了茶树的驯化和培植,对丰富世界茶文化和打造普洱茶品牌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相似文献   

12.
汉文史籍记载,哈尼族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族学习汉文化;哈尼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族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与汉、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民族有同源共根、交流融汇关系,又保留了自己的持续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彝族如何既使自己从其他民族中区别开来,又与其他民族融洽共处?这就需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人学思想作为彝族对人自身的认识、解释,反过来又深深影响和塑造着彝族,因此,我们可以用人学理论和方法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彝族人学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开启少数民族人学思想研究新领域,而且能拓展中国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哈尼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摩批”属于神职人员,是哈尼族社会中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批,就要接受摩批知识的教育。摩批教育属于民间教育,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汉代以来,内迁的羌人不但受到汉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来自其他内迁少数民族的歧视。从资源竞争、文化冲突和羌人自身的凝聚力三个方面来对此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此现象实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汉语的话语霸权地位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压迫式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论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思辨探索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阐述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化源地是指人类的发祥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哈尼族文化起源诸说的基础上,以传说与史料结合,阐述哈尼族文化源于青藏高原南下的古羌族群部落之一,并在川西南地区形成其文化源地后的文化变迁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可寻。[1]1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中上游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少部分迁徙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和泰缅边境地区。文章不仅阐释了国内外哈尼/阿卡族的历史族称,而且揭示了历史迁徙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情歌是土家族民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质朴健康的思想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风貌,构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