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曹操是怎样败走华容道的?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曹操在江北岸乌林的水陆军营被周瑜用火攻烧毁,他是沿什么路线撤退江陵?《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吴志·孙权传》、《周瑜传》、《蜀志·先主传》、《诸葛亮传》均无明确记载。只有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这条材料告诉人们,曹操撤退江陵时,曾途经华容道。后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也采用了《山阳公载记》这段文字,从此人们多认为曹操乌林被烧后即取陆路西趋华容,往江陵退却。如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即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临治狱     
在封建社会里,无辜入狱的人很多。有一年春耕时下了及时雨,作为县令助手的唐临,为了不误农时,要暂时释放几十个『囚犯』,让他们回家耕种,于是与县令发生了冲突。结果如何呢?且看《续世说》中的记载——唐临为万泉丞①,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令归耕种,与之约,令事已自归。令争之,临曰:『请自当②其罪。』令在假,临出囚。囚皆感恩贷③,至时毕集诣狱。临由是知名。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文长不录。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  相似文献   

5.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7.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说,他在开始写作时,语言很感困难,对于写作也有些灰心。后来,有人送他一本法院的审问录,里面记着各阶层犯人的口供,完全是活生生的口语,他读后很受启发,便用这种语言写了一篇名为《诱惑》的小说。他说用口语  相似文献   

8.
蔡建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守财奴”,又称“守钱虏”,是 那里一躲就是几年,后来,皇上大赦人们讥讽有钱而吝啬者的用语。这话 天下,他才堂堂正正地公开生活。在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西北,马援学会了一套牧马的本领。 马援是东汉时的著名将领。他年 他先是给别人养畜放牧,随后,自己轻的时候,曾在郡里作督邮,主管宣 又买了牲畜。由于他饲养有方,管理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事宜。一 有道,没几年的功夫,他就拥有了数次,他负责押送一名囚犯移交有关部 千头的牛马,数万斛的谷物,成为当门。途中,他见囚犯很可怜,就动了 地首屈一指的富户。生活富裕了,马恻隐之心,…  相似文献   

9.
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碑主韩仲卿即韩愈之父,碑文记载了韩仲卿以上仕唐五世及远祖韩茂,然其传本"七代祖茂"世次讹(刻碑者所误),后来谈韩愈先世者皆据李白此碑误本而又误改"七代祖茂"为"六代祖茂",使与仕唐五世承接无间,遂成北魏人生唐人之谬,其谬相沿至今。笔者发现《魏书·韩茂传》、《周书·韩褒传》、《旧唐书·韩瑗传》实相承接,由此揭示出"七代祖茂"之"七代"当是"十一代"之讹。  相似文献   

10.
牛存节是隋唐五代时期后梁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著名将领之一。《新五代史·牛存节传》记载比较简略,而《旧五代史》由于是辑佚本,牛存节相关传记也是残缺不全。近年洛阳新出土的《牛存节墓志》详细记载了牛存节的戎马生涯,对于补充新旧《五代史》中《牛存节传》之缺漏、纠正史传之误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10,(4):34-36
【原著简介】《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失败,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3.
前秦王猛与三秦豪杰王振忠关于前秦丞相王猛(325─375)的生平事迹,《晋书·荷坚载记本》中有一附传,这是尽人皆知、弓阴率最高的一篇列传。然而,该传文对王猛发迹前的种种记载,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颇感费解。笔者近读《资治通鉴》及《北史·薛辩传》请书,发...  相似文献   

14.
元脱脱等人撰修的《宋史·儒林传》,是《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由于《宋史》成书仓促,又非出于一人之手,因此,在史料剪裁、史实考订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缺点,《儒林传》亦同样如此。为了不使研究者在引证史料时以讹传讹,求得一个正确的结论,我在阅读宋人书册的过程中,就其中几位人物的记载错误之处,作一辨正。  相似文献   

15.
近来制作《梵高传》的课件,搜集了不少关于梵高的资料,多是教学参考书所没有的,又查阅了《梵高传》全书,觉得有些资料可以为“教参”补遗。一、梵高的家庭温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尊得特。父亲西奥多卢·梵·高是一位基督教牧师。母亲安娜·科尼莉亚是海牙一位书商的女儿。梵高家族在当时很有社会地位。祖父也叫温森特,是牧师。四个叔叔。一个“扬叔叔”是海军司令,另外三个都是画商。其中一个与梵高同名,最初在海牙卖绘画材料,几年后成为欧洲的著名画商。后来与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总…  相似文献   

16.
清朝初年 ,李因笃、顾炎武因为《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大诗人屈原、杜甫 ,就断言“《通鉴》不载文人”。30 0多年来无人对这个说法提出异议 ,甚至瞿蜕园 1 95 6年在其《通鉴选·前言》中附和了这个说法 ,进而认为《资治通鉴》“过于轻视文人”。考察占《资治通鉴》全书篇幅 1 3的隋唐部分 ,发现实际情况与这个说法不符。《旧唐书·文苑传》一共收录了 1 0 4位唐代文人 ,其中 2 1人《资治通鉴》也予以记载 ,事迹或雷同 ,或反而多于前书。《旧唐书》把文人中官职高的人在《文苑传》外另外立传。《资治通鉴》记载了很多这类文人 ,大量引用其文章 ,介绍其文学活动。《资治通鉴》甚至记载了不少诗句。由于《资治通鉴》是篇幅极大的史书 ,给帝王提供治国施政的历史经验 ,因而对于历史人物以关乎国家的盛衰和民众的喜乐忧愁为宗旨而加以取舍 ,即使是文学成就很大的文人 ,如果与政治关系不够密切 ,只能不予记载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早就开始尝试写作,190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的艺术家》《猎人格拉胡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寓言、格言和书信、日记。他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曾要求好友布罗德在他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销毁,所幸布罗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加以整理、发表,使其传诸后世。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很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18.
从"六国共修"看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张宝玺"六国共修"新析麦积山5世纪初作为陇右佛教盛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高僧传·玄高传》 ̄①,时有不少僧人隋玄高在麦积山从事佛教活动。其时是否开凿石窟寺,没有明载,石窟寺的历史问题单就本条记载得不到解决。之后,五代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周易·大传·系辞》中对大衍筮法的记载 ,详细地考证大衍筮法的演绎过程 ,将大衍筮法原本的数理逻辑和哲学要义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 ,从而达到一种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