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江山野在《教育研究》八三年第九期上发表了《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文章。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教学过程。作者认为,教学过程,需要从整体上和发展上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一观点,分教学过程为四层:一、从学生进小学到大学毕业(这一过程又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学生完全依靠老师;基本依靠老师;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完全独立)。二、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三、一门课程中的单元或章的教学过程。四、一课书的教学过程。文章论述了这四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桑哲(以下简称桑):钱先生,您既搞理论研究也从事教学实践,您认为咱们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钱理群(以下简称钱):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为老师教学能力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可能会决定中国教育以后发展的前途.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动性还没有更进一步地发挥.新的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普遍感到突破了一些旧的框框而新的束缚又在产生,他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主动性的发挥,涉及到不只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体制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进一步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3.
正Preface在教授创意写作课程时,我经常拿绘画来打比方:一张画儿是"一层一层"画出来的。而现在我想聊聊我们家小朋友是怎么学画画的,我观察到他的老师用了哪些方法来引导,他从中获得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反馈。或许,从中你还能看到一些通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指出“作为人民教师除了必须有比较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教育学是高师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认真教好这门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育理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怎样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这是我多年来努力探索的问题。经初步总结我有如下三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傅育培,在无锡市申新职工子弟小学念书。我和他妈是双职工,忙于生产,平时对他教育少,因此孩子在外染上了一些坏习惯,上课不专心,甚至还吵闹,逃学。到了三年级,他还没有入队。开展中小队活动时,他在外面吵吵闹闹。去年国庆节大队活动时,他走到半路就离开队伍,独自回到学校,爬窗子进教室,拿了书包溜走了。事后,老师问他,他还说:“我又不是队员!”上学期,学校开展回忆对比教育,老师们为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以培养师范生的职业信念系统和教育基本理论为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课程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师范生在这门课上常会提出三个问题:我为什么一定要当老师?我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学好教育学就能"当好"教师吗?为了回应师范生的这三个问题,实现课程价值,转化课程危机,公共教育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当实现示范教师职业价值、解读教育知识和践行教育理论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人生的必修课,教会学生沟通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新生刚刚入学,班里一个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他急脾气,好冲动,经常与同学、老师、家长发生冲突。一天晚上,熄灯铃响过了,他还在打电话。生活老师提醒他,他不仅不听,还和老师理论起来。第二天,生活老师把信息反馈给我,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情绪很激动,没等我说话,就开始控诉:"我感冒了,给我妈打电话,让她明天给我送点药来。被老师看到了,说我不自觉,还说要开除我住宿。她一  相似文献   

8.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一些知识点枯燥、乏味。作为生理学教师须在生理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拉近师生间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从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应用等几个方面简述情感教育与生理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获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正因为如比,我对赵老师的历史教学研究在理解上就可能更敏感一些。得知赵老师终于打出了自己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我就立即萌生了做访谈的念头。一是因为,我身在中学,我的访谈或许有助于一线老师和一般读者去理解赵老师的新主张;二是因为,赵老师早就倡导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历史教育,而他的新主张对比又有进一步阐发,我期望用更自由的访谈方式呈现其重点,以便同仁们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赵老师搞研究写文章,常常讲教学现象(亦即实跋)背后的道理,而这道理当然是有理论做支撑的,关于道理的阐述(亦即理论)本来就发乎实跋,可惜的是一些老师误以为赵老师的文章“理论性”太强,并未耐心认真地读下去。其实,真正认真地读进去了,才恍然发现赵老师的理论原来是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是理论与实跋交融的结果,绝非空谈。但愿我做的这个关于赵老师新历史教育主张的访谈,能够让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10.
渴望“上天”“入地”! 如果能“上天”到大学的课堂再深造三年,在教授们的指点下汲取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如果能“入地”到小学担任两年语文老师,亲自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特点,那么,我的教学和研究都会跃升到新的高度。因为我从事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需要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好小筐     
1多少年后,我见到了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石老师。石老师对我说:上学第一天他问我,你怎么老是皱着眉头啊?一年级的我回答说:我习惯了。石老师说他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小丫头。三四十年过去了,还没忘。可我忘了。大概我小时候是家里的老大,啥事都帮妈担着,动不动就把家里的大事小情挂在眉毛上,不皱紧一些,怕掉下来。时间一长,就习  相似文献   

12.
<正>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石皇冠老师课改实验的体会。我觉得,石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带有根本性的。从课标到教材,从教材到教法,从阅读到拼音、识字、写字、写作的教学,从教学到教学的评价方式,他都有自己独到的理念与实践,其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见的。这几乎颠覆了我以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部认知。我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这样教小学语文,行吗?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岁末,《内蒙古教育》特约记者孙志毅老师给我推荐他写的一篇报道:《一个乡村教师的草根课改》。[1]一看题目就使我吃了一惊:是什么内容使得对教育有着深入思考与见地的孙老师如此震撼?好奇心使我认真拜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原来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石皇冠的农村教师搞课改的事。读后引起了我的思考。随即产生了去课改实验地看看的想法。恰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去石皇冠老师所在学校——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校进行考察,于是我和谢老师、孙老师踏上行程。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因为笔者发表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同事中也有一些老师会虚心地来“取经”,一些老师还会把文章发到笔者的邮箱里,希望笔者能帮他们修改、润色。许多老师诉苦说,林老师,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理论根据或者不能自如地引经据典?  相似文献   

15.
<正>《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2期刊发了韩中凌老师的《语文课该不该管"亲妈后妈"?》,文章是围绕石皇冠老师的一节听读示范课《小蝌蚪找妈妈》展开的关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辨。全文站在"人文性价值"的角度,基本上是以否定的态度述评石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的,韩中凌老师对石皇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诊断,我个人认为"把脉不准"。韩中凌老师在文章中引述了石皇冠老师之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朗读,至  相似文献   

16.
一、认识的由来一九八○年秋,我到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进修学习,在系统地听一门主修课程的同时,我先后还听了六、七位老师讲授的公修心理学课程。通过分析与比较,逐步形成了一点不成熟的认识。这就是:公修心理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系科专业实际,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文论"课程传统教学概况"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在整个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体系中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高等院校任教过这门课程的老师曾经说它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的‘珠穆朗玛’和太平洋的海沟"[1],把这门课程比喻为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山峰和深邃无比的太平洋海沟,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难学和难教性。我也和一些在高等院校中担任过"古代文论"教学工作的老师交流过,他们一致认为这门课程难教。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我觉得,如果就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话,那么这门课程主要存在着如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子来加拿大时还不到7岁,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只能先上"欢迎班"——那种为移民孩子准备的课程,内容与普通课程一样,只是老师的语速慢一些,同时更强调语言的教学。因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所以他来了一个多月后我才带他去报到。老师了解到这种情况,就问我为什么没有尽早将孩子送来。我照实回答,老师却笑着表示:越是有这种担心,越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我还在师大中文系读书时,他就是我的老师,今天,他给我的印象还跟过去一样:思路敏捷,言语质朴,待人诚恳。坐在他面前我不感到拘束。近些年来,写作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整个成人教育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而无论是搞写作教学还是学习写作的没有不知道刘锡庆的。“您有不少头衔吧?”我知道,这是名人的“共性”之一,但他的回答还是使我有些吃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写作》杂志编委、中央广播电  相似文献   

20.
节日的祝愿     
我常常回忆做学生时所学的课程,我发现绝大一部分内容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忘却了,能记得住的都是和老师的授课有关,与老师的音容笑貌有关。比如:教育心理和教材教法课就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刘其煦老师,当年他约莫30多岁,身材瘦长,看上去有些文弱,却很精神。一副金丝边的眼镜架在鼻梁上,镜片后的眼睛有一只明显地有眼疾,但这并不影响他讲学的风采,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他那和悦的目光。至今我还记得他第一堂课时的开场白:“当老师最大的希望是他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才;最困惑的是那些对读书没有兴趣的学生;最头痛的是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