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泰菜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和专门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20世纪20年代,他深入探讨了中西史学交融的论述模式,并对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观点,对后来梁启超等人的史学理论著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孟子散文极具个性化特点。他的个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而他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这两个问题,本文试作探讨。孟子散文个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点鲜明,敢讲真话文章贵在于真。敢不敢讲真话,敢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固然与时代风气、政治环境诸因素有关,但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无关系。孟子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与自我负责精神,所以他敢于讲真话,在任何环境下,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比如:齐宣王向他请教霸道之事,他却向齐宣王大讲仁政的道理。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而后孟子又一次推进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孟子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性善论"。他这一理论观点成为了儒家学派发展的一个思想基础。通过阅读《孟子》这一书,本文将从孟子主张的性善论角度来论述人性本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孟子曾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见《孟子·尽心上》)此言表达了他以教育为神圣之事的观点,流露出强烈的思才爱才之意,令人为之心动神驰。 但是,孟子的态度中也有令人不安的成分,这就是他对学生的起点要求太高。他说得很清楚,他乐在其中的只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史学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其最终形成在何时?具体标志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意见分歧较大。为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关于史学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的评论及对史学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试图勾勒出我国史学从起源到形成的脉络,以供读者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万军 《历史教学问题》2007,(2):82-85,47
坪井九马三,生于1858,卒于1936年。早年留学德国,深受当时兰克学派观点的影响。后归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当时的东京大学“史学科”执教,并著有《史学研究法》一书。他是近代日本著名史学家,被有关学者誉为“日本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者。”[1](p.244)本文主要就坪氏《史学研究法》中关于史学分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轨迹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之所以取得异常巨大的成就,与他本人对待史学的国际视野密不可分。他的海外游学、精通多种语言以及对世界史学动态的清晰把握,都对其史学造诣的提升形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1835年由上海不二书店出版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吕振羽的重要史学著作之一。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殷商奴隶说和西周封建论的观点,是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争论有重大影响的史学代表作。在此之前,吕振羽在1933年6月编定、由中国大学发行的《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的第三编“殷代的奴隶制度经济”和第四编“西周=初期封建制度”的提纲中就已大体形成了关于殷商奴隶社会和西周封建说的观点,表明他在这一领域的探讨拥有领先优势。本文即对《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学术贡献作一重点分析。一、首创殷商奴隶社会论及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包含了孟子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观点。有一家之言,自然也就有所谓“异端”的批判。对孟子的观点,不能妄下论断,它只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在思想界中一种反映。然而通过孟子的视角,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百家争鸣的盛况,将《孟子》一书中有关“异端”加以整理,不失为研究当时学术的精悍史料。  相似文献   

11.
孟子义利观新解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亚圣"的孟子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其中许多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义利之辨"的新意略作讨论。孟子在"义利之辨"问题上的新意首先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义利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关唐代实录的体裁、褒贬和史学影响,是唐代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论者虽时有涉及,但尚少专论者,故撰此文,略作论述,并对个别观点试为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历尽坎坷,总想以自己的观点干预政治,却始终不得志;客观上,则为古代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为孟子的教育多与游说、干政、思辩相结合,所以他从事的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4.
齐思和的史学成就与他本人的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以维护“史学的科学性”为前提阐述其史学功能观;在史学著作的文字表达方面提出“有则更好,没有也可”的观点;在什么是理想新史、编纂新史的步骤与组织形式等方面齐思和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16.
[定位 ]1 先秦诸子散文鉴赏。通过鉴赏本文 ,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切入 ]1 采用文言文常规教学切入。布置预习 ,在课上由学生诵读 ,逐句讲解、翻译 ,理解全文内容。2 学生讨论文章的中心观点。(抓中心句 ,由“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 ,则王矣”可知。)[探究 ]1 一周前布置预习“你所知道的孟子” ,在课上由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有关孟子的生平、著作、主要观点、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汇总 ,制作读书卡片 ,留档。2 分析讨论本文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怎么体现的。孟子的民本思想核心是“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相似文献   

17.
陆懋德的综合史观是一种多元史观,他强调物质和心理并重,用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结盟的综合观点来解释历史,以推求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他的这种史观,是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根据中国史学发展现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非常推崇孔子,自认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因此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作为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衣钵,而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他以合礼为经之本,以权变为现实之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将孔子礼的思想发扬,形成了自身的灵活性。孟子的灵活性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积极回应,与孔子相比,孟子的灵活性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施闰章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他具有深邃的史学意识、独到的史学见解,形成求真的史学编撰方法,主持或参与修纂了大量的史志资料,表现出了不凡的史识史才。他的史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