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63岁的武少文在太原市老年大学学习摄影,这期间,他先后担任摄影初级班、中级班和提高班的班长,还兼任市中老年摄影艺术学会组联部部长。作为班长,他认真负责,把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为学校赢得了多项荣誉;作为学员,他学有所成,其作品多  相似文献   

2.
马弘菁 《现代教学》2014,(4X):77-79
<正>看完这则案例后,我的心里一阵酸涩。从文章的开头不难看出,袁同学拥有相当好的个人素质,他的荣誉一栏涉及德、智、体各方面,可见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但也许正是这优秀的光环掩盖了他内在一些已发酵的负面情绪,让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控力欠缺。所以当"问题在学校国庆活动的一夜间进发了"的时候,袁同学的表现完  相似文献   

3.
冯契的个人观围绕着个别、个体和个性三个概念展开,以"自由的个性"观为核心.就个别来说,他在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中闻述个别;就个体来说,他把个体看作是实践的、历史的、知觉一意识的主体;就个性来说,他把"自由的个性"看作是有智慧的个人.冯契的个人观突出个人之"个",个别强调"个"与"个"之间的区别,个体强调有"个"之实在,个性强调"个"的内在本质及其属性.冯契开拓了建构个性化个人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王建清1993年从部队转业进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工作,现为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他先后获得东风公司商用车调整工技能比赛状元、高技能专家、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汽车行业最美汽车人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程刚学习成绩不算优秀,才艺本领也不算出众,可他却深得老师喜欢,同学们拥戴,班长、文体队长、三好学生等等头衔和荣誉他集于一身,座谈会、报告会、演讲赛等露头露脸的事他场场不落。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是名副其实的"校星",是同学们羡慕的  相似文献   

6.
荣誉是把奖赏从外部调控转化为个人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荣誉对个体内驱力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这是从伦理视角使用荣辱概念。荣誉具有历史范畴。荣誉可分为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人们会因为取得荣誉而从中获得精神满足。荣誉是一种肯定,荣誉是一种激励,荣誉是一种再生力。教师荣誉体系的有效设计,需要采取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的调适策略。一、复合式荣誉设置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起点,成为适应型教师为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7.
提起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过自己亲手传递圣火吗?在这个五月,我们中的一人将实现这个梦想,他将亲手举起圣火,昂首奔跑!为什么说是"我们中的一人"呢?因为他也是一名在读的中职学生,他将代表我们在圣火传递仪式上展现中职学生的风采!他就是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机电教学部0574班的班长蒋鑫。对于蒋鑫来说,这真的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但是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它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中职学生和老师。在国家为职业教育拨出专项资金的时候,当上海市出台政策资助贫困中职学生的时候,当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成为国家项目的时候,当中职学生成为"万里挑一"的火炬手的时候,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期待有多么深切和热烈!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英雄时代是一个为荣誉而奋不顾身的时代,希腊人在与命运进行抗争、与同类进行较量的过程中争得了传诵千古的荣誉,从而证明了人类自身的价值.但是,这一时期荣誉观的核心是以凸显个人价值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同时,把荣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的观念在一些人心中也有了初步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班长     
在集体生活中,班长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在自己的字典边竖起了一道铁丝网,“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类字眼只得望“网”兴叹。他不辞辛苦,不求回报,无时无刻不在班里扮演领头羊的角色。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班长。当班级取得荣誉时,班长是那个脸上幸福感最浓的人;全班纪律最混乱、成绩最糟糕时,班长是□那个检讨书写得最深刻的人;班长是那个训话次数仅次于班主任的人;班长是那个会帮宣传委员办板报、帮生活委员排车子、帮卫生委员搞卫生、帮学习委员查作业的人;班长是那个大考前疯狂收集各…  相似文献   

10.
何康 《现代教学》2014,(4X):79-80
<正>班长小袁是"优秀生",在初中阶段几乎获得了德智体全面的荣誉,进入高中后优势依然明显:成绩优秀,能力强,当选班长后,又被学校推荐为新一届学生干部候选人,发展态势良好。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先是坚决不听取老师意见,将"文科男还是理科男,谁更适合做老公"这样的问题拿来作为学校庆国庆的辩题,造成了不良后果;后又在代表学校外出参加辩论时,随意外出旷课。  相似文献   

11.
刁雅琴 《大学生》2013,(9):24-25
正说起刘星,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的本科生几乎无人不晓,同学们最先联想到的一定是他爽朗的笑容,还有那一连串的职务和荣誉:班长、党支部书记、分团委副书记、学校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等。这样一个男孩,似乎成功、快乐就是他的标签,然而一切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高伐林 《教育》2015,(9):80
女儿刚到美国时,还在上小学。头一天放学回来,笔者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班长?没班长。"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说:"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居然没有固定的班集体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3种班:"普通班""快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A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B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个人的自大"与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看似语言相仿,然而,作为精神界战士的鲁迅却始终坚持文化批判的立场,对传统文化中"合群的自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强调的是个体鲜活的生命;而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则是作叛国的遗民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4.
校徽是学校的标记,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既然提出了要求,随之而来就得通过检查确保落实。"校徽风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检查的同学即将到来,如果被查出有的同学没有带校徽,班级就会因此被扣分,班级荣誉就会受影响,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忘戴校徽的小王可不想做这样的"罪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制作出"纸校徽",如他所愿在检查中顺利地蒙混过关。值日班长为安全度过危机而兴奋不已,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都把"集体荣誉"置于"诚信"之上,认同小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于伟 《教育研究》2012,(6):36-43
以透视卢梭的公民教育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思想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反思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一公民教育的第一原则,为公民教育的前提性问题思考提供一个视角。从整体视域考量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其公民教育和自然人教育的契合和断裂映射出他在寻求教育中"个人"与"国家"之间黄金分割点上的艰辛努力和困惑。这一寻求带给我们公民教育前提预设的宝贵的文化财:个人自由——限度因所处社会发展阶段而定,归宿点在消极自由而不在积极自由;国家权力——道德上引领而非塑造,目的在个人而不在国家;社会定位——社会"人化"与人的"社会化"兼具。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的思想历来被认为是"刻薄寡恩"的,他将亲人之间的关系认定为利害关系,对竞争中的失败者态度冷漠,更重要的是他强调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枉法曲断。韩非子的无情,正是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之私利、私情对公领域的有害干扰,试图将之彻底逐出公领域。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城邦中废除家庭制度和私有财产,提倡卫士等级共有妻子儿女和财产,这是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彻底否定。与韩非子相同,柏拉图的无情也是为了排除个人私利和感情对社会正义的破坏。为了在政治混乱、正义缺失的时代重建正义,他们强调社会和国家公利高于个人私利。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对个人的控制,不同程度地将个人工具化。不同的是,韩非子秉持"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因此有可能在国家大治之后,改变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使个人成为目的而国家成为工具。柏拉图则基于"两个世界"的划分和理念论,认为理想城邦不应有任何变化,这样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就无从改变。韩非子与柏拉图思想的相似性说明,无论中西,心智结构相同的人们会基于相同的人性,对相似的时代问题给出大致相同的解决方案;而他们思想的差异性则展现出古代中国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苏华未当班长前已获许多荣誉,江苏省电力公司"服务之星","中央企业优质服务标兵",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之星"等等。苏华没有陶醉在这些光环中,他说这只不过是一个阶段工作的句号,要把这句号变为可以无限扩大的圆点,一个充满了无数故事和内涵的圆点。这个高大帅气,与陌生人说话还有着姑娘般腼腆的小伙子,在担任常州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95598远程工作站)班长后,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阳光般的人格魅力,带领着他的抢修班这个团队,将常州400多万用户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中,每  相似文献   

18.
晏扬在《"大学生当搓澡工"绝不是什么好事》(《杂文报》5月4日)一文中认为,"大学毕业生卖猪肉、擦鞋乃至当搓澡工,无论之于他们个人还是社会,无论之于人才培养还是人才使用,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笔者就此想谈点个人的看法。首先我感觉晏扬先生的就业观还相当保守陈腐,在他看来,大学生是精神贵族,毕业后应直接进入机  相似文献   

19.
<正>女儿刚到美国时还在上小学,头一天放学回来,我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班长?没班长。"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告诉我":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三种班———"普通班"、"加速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  相似文献   

20.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他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