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完善债权救济制度,在第三人商业行为的自由与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最重要的就是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制度,适当扩大侵权责任法的规制对象,将债权也规定其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概念、分类和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立法缺陷,从而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一些粗浅建议,以期能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文书提出义务制度是保障当事人证据收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使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更为丰富,对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并做出公正的司法裁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文书提出义务制度中主体范围较窄,仅对当事人做出了立法规定,未将诉讼外的第三人纳入到该制度的调整范围之中。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人介入诉讼的案件愈加频繁,对于第三人持有文书证据的法律规制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中有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通过分析代位求偿权的基本概念、第三人在代位求偿诉讼中常见的抗辩理由、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法律依据、《规定》第14条对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否定、《规定》第14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52条之间的关系,认为代位求偿权是一种仅仅存在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基于海上保险合同的相对权利,因而第三人不能通过抗辩保险合同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并且,第三人只能以对抗被保险人的理由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阐述《规定》第14条给代位求偿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为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认标准中,所谓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在内容上应当不仅包括责任义务还包含有权利及权利义务的交叉。通过分析,导出权利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这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条件,参诉方式,诉论权利等制度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法通则》中债的概念的再分析 ,指出其不当之处 ,提出自己对债的概念的看法。即 :债是指依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 ,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请求对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6.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意为遏制司法实践中频现的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加强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一起为民事诉讼活动中权益受损的案外人提供了三种有效救济机制。但是,第三人撤销之诉规定较为简单,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界限不甚清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价值的分析,解决与另外两种救济制度竞合时该制度的具体适用问题,以期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事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在第三人侵权情况下,那些符合工伤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即可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又可主张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这两种赔偿责任的关系该如何协调。文章通过对学者观点、我国法律规定与法院判例的整理与分析,尝试为我国探寻一个合理的第三人侵权下进城务工人员工伤保险与侵权责任赔偿分配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告知承诺制作为行政许可实施领域的一项新制度,在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防止权力寻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告知承诺制的实施,面临极易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机关有规避责任之嫌、对申请人的法律救济规定不全面的实施困境。破解此困境需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告知承诺制申请人的事后监管、明确告知承诺制实施中对申请人的法律救济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自行决定逮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自债案件的内部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9月正式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需要及时根据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明股实债交易的外观主义适用范围有扩大化的趋势,业界对商事外观主义的适用条件还存在争议。在股债性质界分过程中,应用商事外观主义,必须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必须存在有外观事实、善意第三人的合理信赖,且交易行为和公司法保护的信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其作为法律所吸收的道德观念肇端于罗马法,意为诚实、一善意、正当、守信等,是贯穿于私法的实体和诉讼两部分的概括性原则。后《法国民法典》将其作为契约自由原则的补充予以规定(《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19世纪末,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法律思想之主流由个人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只注重个人利益转向对多重利益的兼顾。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使诚实信用原则摆脱了以往的从属地位,而上升为债法的基本原则(《德国民法典》第242条),1911年的《瑞士民法典》其立法思想推崇法的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押金是债的履行的担保,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向债权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在债务人依约履行债务后,债权人应当及时如数退还的一种金钱担保。押金是特殊的权利质押,占有押金就享有押金的所有权。押金在数额上由当事人自由约定。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押金都是合法的,应当考察押金设定的目的和相应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析仲裁第三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民事纠纷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仲裁作为一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也同样存在第三人问题。在国际商事交往全球化的今天,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仲裁第三人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法学界关于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争鸣,提出了构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物权变动所遵循的公示公信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对物权效力所具有的追及力的限制,旨在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保护善意取得的合法权。一、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财产享有共有的权利,承提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探索的共同产物。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价值与途径争议颇多,这一制度的设立并未否认当人的意思自治与仲裁程序的保密性,仲裁的快捷性与经济性优势仍可得到发挥,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裁决的确定性与司法的权威性。在我国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需从主体、时间、方式、权利等方面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传统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交易,为鼓励不动产交易,保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与秩序,保障善意第三人利益,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确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文章对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构成要件进行推导,对其法律后果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7.
发起人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占有相应重要的地位。为健全公司人格,保护公司利益,保障第三人债权,明确发起人民事责任十分必要。考察主要国家的公司立法,发起人的民事责任包括出资违约责任、资本充实责任、出资赔偿责任、冒滥行为赔偿责任、违反信义义务赔偿责任、发起人对成立中公司的责任以及公司不成立时发起人的责任。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单薄,不尽科学,应当合理吸收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完善公司发起人民事责任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诉讼时效制度是民法上确立的关于债权人的债权在何种时间内受到法律强制性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项制度中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中断等,由于法律规定的较为原则,因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导致了法院和仲裁机构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如不加以规范和限制,将有失公平、公正。诉讼时效规定是国家法律的一种强制性规范,对债权人、债务人是一种约束,同样对法院和仲裁机构也是一种约束,应当一体遵守。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体育纠纷处理中的第三人问题,并对我国体育仲裁中有关第三人问题的规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和解与调解都是追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合意,只不过调解中有了第三人的指导,但纠纷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调解只是和解的一种形式,在民事诉讼模式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改革的今天,应当逐步取消调解制度,建立包含调解下和解的和解制度。具体思路是:以现有和解制度规定为基础,吸收调解制度的合理内核,摒弃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