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劳动价值的根本认识和根本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劳动价值观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光荣"外在感召为主到新时代"劳动幸福"内在感受为主的巨大跃迁。这种跃迁体现了人们对劳动的认知与评价由偏重外在激励转向偏重内在感受,集中表现于四个维度:在主体维度上要实现"让劳动本身成为享受",增强劳动者的劳动幸福感;在社会维度上要创设转向与跃迁的氛围和条件;在实践维度上要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创新劳动形式,增强劳动者的劳动愉悦体验;在价值维度上要把劳动幸福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相似文献   

2.
情感劳动是区别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形式特征及问题,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性别差异。破解情感劳动者的角色冲突危机,要明晰情感劳动者的"情感"边界;提高情感劳动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关注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意识:增强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界限意识,优化女性情感劳动者的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市少年儿童的调查表明,当今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具有如下特征:九成左右少年儿童对社会主流认识表示认同,热爱劳动是少年儿童劳动意识的主流,培养能力、获得快乐是少年儿童劳动的最主要价值。但调查显示部分儿童认识上的矛盾,即认为普通劳动者"光荣",却有半数以上"不能甘当"。在自我评价中,近三成儿童对劳动特质持否定态度,年龄越大比例越高。研究认为,劳动意识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起点,与劳动习惯的养成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自觉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方向。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培育与引导,与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必须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尊敬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新型劳动者,为社会全面进步输送人才,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5.
伟大民族精神与新时代劳动观的逻辑关联以精神动力论为二者深度耦合的理论基础、以内容对应性为二者有机融合的前提条件、以特征共通性为二者内在契合的生动表达。在弘扬路径上,以伟大创造精神涵育重视开拓创新的劳动观、以伟大奋斗精神涵育崇尚幸福奋斗的劳动观、以伟大团结精神涵育坚持团结互助的劳动观,提升劳动者的综合劳动素质和技能,以伟大梦想精神涵育助力民族复兴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6.
体面劳动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识,是实践人本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劳动者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体面劳动观基本内容是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劳动者有劳动才体面,劳动者的劳动应是体面的劳动。全国两会关于保障"就业"浓墨重彩的论述充分说明"回到马克思",深入挖掘其体面劳动思想的伦理内涵、积极实践其伦理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忽视对于成为"劳动者"的文化认同的培养。而无论是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还是以个体更高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换言之,培养"劳动者"也是个体成人的现实劳动教育实践,成为劳动者也即个体成人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从个体成人的意义上来分析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个体成人是人不断超越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存在的历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不仅包括以劳动文化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指引,也包括以劳动教育指向个体文化性的存在。同时,以个体文化性成人为旨归的劳动教育,需要走向教化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上要树立个体"作为劳动者"的文化价值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提升个体的文化—精神境界为鹄;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展开途径中要汲取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6,(2):67-74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指出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在子女的学业辅导、家校联系和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存在以中产阶层标准评判劳动阶层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倾向,通过将家长参与与子女学业成就的关联使"中产阶层式"家长参与合法化,并将劳动阶层较少参与子女教育归因为不重视子女教育及不懂教育子女,使劳动阶层家庭教育面临污名化危机。应该认识到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污名化危机,对劳动阶层家庭教育进行价值澄清,通过方法论创新增进对真实的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理解,同时增加关于劳动阶层参与子女教育成功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也进行了走向市场的公司制改造,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内的劳动关系由以行政型为主向以契约型为主转变。契约型劳动关系有以下特征: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正处于由"主人翁"向"劳动者"的转变中;企业劳动关系由利益一体型向利益冲突型转变。这种契约型的劳动关系不利于初次分配中公平的实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等改革措施构建新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作为人和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劳动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与约束性环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进行制度创新的根本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与强盛的梦,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的梦,因而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勤劳奋斗、诚实劳动才能最终实现。尊重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尊重劳动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劳动铸就中国梦,而其中树立的劳动模范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楷模,要让中国梦成为造福每一位劳动者的梦。  相似文献   

12.
智能时代人类的劳动方式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机器换人”而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机会从而带来了劳动的存在论问题,因数字劳动对劳动与休闲界限的模糊、劳动的物质性和目的性等特征的消解从而难以分辨劳动与非劳动的区别所导致的劳动的认识论问题,因“玩劳动”对劳动的育人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生存意义的解构而导致的劳动的神圣性问题,因平台化劳动对雇佣关系的隐匿而以“自我监督”、“自我剥削”及“主动性受迫劳动”等方式所加深的劳动关系问题。这既是智能时代对劳动提出的新问题或对劳动观形成的新挑战,也为劳动观的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再论就业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是反映整个就业活动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就业质量与劳动关系和"体面劳动"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就业实践的需要、社会进步的要求、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特殊性为就业质量概念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就业质量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劳动经济学就业理论体系,为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家庭劳动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开展的劳动教育,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在家庭中存在孩子劳动时间不够、父母包办一切、不恰当地进行劳动教育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父母必须转变观念,要训练幼小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给孩子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并利用谈话、讲故事的方法和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16.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航向。马克思在对资本社会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批判中勾勒出未来的美好生活。习近平从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出发,明确了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劳动需要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同频共振,后者即体现劳动者精神意志、价值原则和能力素质的劳动精神。受现代性和前现代性因素的影响,劳动精神遭到严重削弱,出现了劳动意志缺失、劳动观念失当、劳动能力退化以及浪费劳动成果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和网络六个维度来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7-90
"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模式由原来的"以公司为中心"变成了"以人为中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公司的从属性,而在传统劳动关系认定中,又特别强调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依附性。随着大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平台用工这种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存在愈发常见,引发了对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厘清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对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员工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往往否认和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醒广大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能够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以避免在发生劳动纠纷时陷入被动。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民主参与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权理念的进化以及劳动者自我发展意识的高涨而逐步加入到劳动权的权利谱系中的。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来源与理论基础。通过赋予劳动者民主参与权并制定相应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权利的行使,可以促进劳资利益的衡平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