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拾风回忆两个标题《新民报》60周年报庆时,老报人郑拾风撰文回忆45年前标的两个标题。《新民报》招收工作人员时,要经过一场严格的考试,主考人是经理张恨水。张要求郑拾风尽快处理好一堆原始稿件,包括选稿、删改、拟标题、画版面,一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民报》的标题讲究文采,稿件内容是报道重庆朝天门一带吊脚楼年久失修有倒塌情况。郑拾风提笔写下这样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2.
标题战斗的艺术在旧社会编报,制作标题,往往就是一场战斗。在言论没有丝毫自由的旧中国,一个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考虑如何把标题作为刺向敌人的匕首、投枪。而在使用这一武器的时候,又不能过于显露,要使敌人感到刺痛而又无可奈何。这就必须讲究策略,要学会用标题战斗的艺术。1946年,重庆《新民晚报》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就曾用标题打过一次漂亮仗。旧政协闭幕后,国民党当局 相似文献
3.
王蒙推荐的题目王蒙在《是警策,也是精神财富》的一文中说过,“《历史在这里沉思》这本书的题目起得好极了,历史需要在这里认认真真地沉思一下: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荒谬、这样丑恶、这样野蛮的事件?为什么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亿勤劳勇敢的人民,竟然在那10年被一些丑类搅了个天翻地覆?浸在血泊里,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搞得几乎翻了车!” 相似文献
4.
摄影作品点睛的艺术摄影作品的标题,是构成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不好的标题,甚至会抵消作品的感染力,令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而一个好的标题常常成为点睛之笔。《天津日报》曾发表过一幅题为《寻故居》的作品,这是一幅以天津市城建飞速发展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作者通过一群鸽子在一幢幢高楼前飞翔,显示出该市城建风貌。《寻故居》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主题,鸽子的“故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什么楼房建设如 相似文献
5.
张友鸾信手拈来老报人张友鸾,是我国新闻界老一辈中的“多面手”。40年代,他在重庆主持《新民报》编辑部工作时,经常亲自撰写标题,设计版面。他制作的标题,隽永幽默,含蓄清新,别具一格。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有关气象预测山城苦雨的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6.
一篇小品文的绝妙好题解放前,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家报纸,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为不满,刊登了一篇小品文,题目是:《摩登论语:战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题目是套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章发表后,该报在一周内竞被罚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愤愤不平,特意发消息,并加上这样一条标题:《报而时停之,不亦怪乎!》这条辛辣讽刺的绝妙好题,老百姓读之,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和《新闻三昧》结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起,我就为她撰稿,先后写了《标题一得录》、《标题求疵录》、《标题对比录》。《标题一得录》1991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到去年底已第四次印刷了,这与《新闻三昧》主编的支持、读者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最近,《新闻三昧》又约我再写一个系列。我勉为其难,推出第四个专题——《标题趣闻录》,这是对前“三录”的补充。《趣闻录》是根据从书刊上搜集到的材料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8.
华君武三易画稿和标题漫画大师华君武,不仅对漫画创作一丝不苟,对标题的制作也精益求精。他写的题目和他的漫画作品一样,寥寥几笔,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漫画标题大都带有民族特色,亦庄亦谐。如:《磨好刀再杀》、《叶落而知秋》、《对影成四人》、《涮羊肉还是涮羊毛》、《死猪不怕开水烫》等。 相似文献
9.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庆功栽杨西周时,"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相似文献
10.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1.
徐铸成拟题的艺术老报人徐铸成在谈到标题艺术时曾说过:制作标题不要一览无余,要有内涵,耐人寻味。要研究读者心理,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下结论。如在1947年初,孙科和蒋介石曾一度发生矛盾,孙科突然离职了。对这一新闻如何处理好呢?如果用《孙蒋发生矛盾》或《孙科拂袖而去》这种直截了当的题目,一下子就给这件事下了结论,不仅在那时的新闻检查制度下通不过。也近乎武断,因为孙蒋如何发展难以预料。于是,徐铸成拟了《孙科何事消极》这个标题,引起读者的注目,并使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所谓名人,即是指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可以是现任或卸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宗教领袖等政治名人,也可以是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或管理者。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娱乐、体育及传媒方面名人的影响很大,因此,著名演员、歌唱家与体育明星等,自然也为广告创意策划者争相青睐。 相似文献
14.
我当记者的时间不太长,在我的记者生活中,我以写名人通讯与专访多。这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在《中外电视》(香港)编委会当记者,我不久前又应聘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推荐我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茹志鹃老师。在她的举荐下,《作家与企业家》总编周介人聘我为记者。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15.
斯诺《西行漫记》书名趣话关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书名,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1936年6月,斯诺只身前往陕北访问。他采写的30多篇通讯和拍摄的70多幅照片,先后在上海和美国的有关报刊上发表,轰动全球。翌年3月,斯诺把自己的原稿、照片、资料等,交给北平的中国朋友译成中文出版。为了避免麻烦,斯诺给这本书起了个不显眼的书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0月,英国兰戈兹公司出版了斯诺的这部名著。该书出版前,斯诺拟了五 相似文献
16.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7.
藏书是一种雅好,一些名人甚至将它作为自己毕生的心爱事业。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不要让那些垃圾读物占有我们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并非所有开卷都是有益的,因此,对书籍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19.
演员度蜜月标题起风波1957年“三八”节前夕,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结婚了,中新社约她写了篇文章,题目是:《新中国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庭》文章发向海外。香港《大公报》刊登时,将标题改为:我的丈夫我的蜜月该报编辑这样改,是为了使标题更富有生活情趣,万没有想到从香港传入内地却引起一场风波。上海《解放日报》转载时,标题一字未改,全文照登,并配有照片。见报后,当天就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短短几天,《解放日报》收到责难信竟达百封。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读书浮凸
读书浮凸.是指读书读到使平面书的字句浮凸出来.对所阅读材料.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一些认为不重要的字句.浏览一下就放过。对一些重要的关键的字句.则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虽然都在一个平面上的字句.由于表达的意义深浅不同,便出现了浮凸现象。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