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岳伟娜 《科技风》2023,(17):158-160
艺术课程会对儿童日常艺术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既不是线性的,更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网络状、千丝万缕的生态构成与融通。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超脱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艺术与生活在不同的维度发挥着相同的功能,是生活的记录,是生活的升华;同样,生活也滋养着艺术,为艺术发展提供水和养分,为参天大树和百花齐放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本文深入探讨艺术课程与儿童教育的前提,就要深刻理解艺术和生活的辩证关系,不能割裂两者间密切联系,通过分析艺术课程与儿童生活,引发对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岩 《金秋科苑》2014,(4):81-83
两千年以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争论。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现实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一、艺术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3.
呼春月 《科教文汇》2008,(25):259-259
本文的中心任务是分析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并从历史的、人文的角度论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论述了情感在艺术中的体现、艺术家与社会历史的相互作用、艺术的由来、在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两千年以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争论。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现实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一、艺术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现代考古学者通过对历史遗留文物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审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审美观也相应的提高,艺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质文明生活还是精神文明生活,甚至是经济的建设当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怎么去审视艺术?如何去审美?艺术又是怎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审美文化和艺术的真正切合点又是什么?通过本文论证,给出了艺术与审美的真正定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审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审美观也相应的提高,艺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质文明生活还是精神文明生活,甚至是经济的建设当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怎么去审视艺术?如何去审美?艺术又是怎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审美文化和艺术的真正切合点又是什么?通过本文论证,给出了艺术与审美的真正定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工艺美术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源于生活,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人类生活的升华,工艺美术作品反映人类生活的特定方面,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生活美。  相似文献   

8.
设计与艺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设计师将艺术中现有的象征元素运用于时装,从而使设计作品转向观念化;艺术家直接利用时装所特有的时尚文化、潮流资讯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将会更具时代感,同时丰富了艺术媒介,又加强了艺术表现力。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时装特有的时尚信息,将设计理念与创作观念互动,更好的沿用观念艺术手法、个人语汇方式,去诠释现代人的思维脉络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接收终端网络的建立,使得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得到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的定义出发,论述了新媒体的艺术特征及新媒体艺术对现代公共生活的影响与发展,并展望了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生活对艺术表演的重要性,提示大学生学习艺术表演时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表演与情感相结合,为其艺术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汤岚 《科学大众》2013,(5):118+43
影像等科学技术的诞生,打破了原先以追求写实的现代主义艺术标准,艺术观念的变革使"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艺术价值观转而与生活接轨,开始艺术"大众化"。因此,随着这股新浪潮,美术课程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力图放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12.
纤维艺术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针对纤维艺术的物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文学与艺术是“不分家”的。文学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更,赋予了文学“现代化”的气息。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正是现代文学有别于普通语言的关键所在。文学语言源自于生活,又强化了生活语言,使得读者进入文学艺术所描绘的世界,字里行间,表现的都是作者的心理状态与情感。本文浅要论述了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利民 《今日科苑》2008,(6):231-232
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自从有了人类,舞蹈就成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艺术。舞蹈艺术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性、情感与认知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倡掌握一些关于舞蹈艺术的最基本常识,以便于学会鉴赏舞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高潮 《科教文汇》2008,(1):101-101
美术实践课程是专业学习与生活、社会相结合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只有到生活中去寻找艺术的养料,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实践课不仅是搞艺术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每一个成长的青年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吕皓 《科学生活》2007,(6):82-85
"2007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10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今年,展会首次以"展览—论坛—公演"为主线,全方位演绎"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意性、国际性、专业性、互动化为一体,让参与者都能体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给生活带来的无限魅力与遐想,给思维带来的无限灵感与创意,给设计带来的无限生活与活力。展会设置七大展馆,分别是"院士画廊馆"、"科学发现馆"、"科学探索馆"、"创意设计馆"、"科普艺术馆"、"科学与艺术教育在学校展馆"和"国际馆"。展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多媒体音乐演奏会"和"科学与艺术交响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更深层次、更专业的科学与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课程标准当中指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才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现以《画太阳》为例,肤浅地介绍一下我们如何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郝奇 《科教文汇》2009,(11):254-254,263
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两面性冲击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已经开始出现一系列新变化,连我们自己的艺术审美范式也发生了某种深刻的改变。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在"网络艺术"与"虚拟审美"的冲击下,艺术发展的特征如何,以及艺术发展的趋势又会怎样,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在对建筑的日常需求得到满足后,又要追求建筑艺术上的审美并把它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本文就建筑艺术的属性、及现代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与形式美进行分析,并从审美主体、审美形象提出现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我们将无法创造艺术。小学美术也应与生活相连接,把生活引入美术教学,把美术教学引入生活,引导学生从乡村生活,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将生活化的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美术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人和事物,提高关注意识,将美术活动融入其中,使美术活动走向生活化。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