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科学原理:语文教学的生命灵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寅贤 《山东教育》2000,(11):16-19
学语文要用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未能深入探讨脑科学原理对语文学习(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价值,而总是无休止地探讨教材编写是否合理,研究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论证考试内容是否科学。其实,离开了对脑科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仅仅从教材、教法、考试甚至从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分析其中的是与非,我们有可能仍然在黑暗中摸索。 一、脑科学原理启示我们,要创设并优化大语文学习环境(本文所云“大语文学习环境”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大语文教育”,下同),让学生在浓郁的语…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隐性教育,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日常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激发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所以幼儿园应当坚持探究性、互动性、过程性的发展原则,重视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努力为幼儿营造具有科学意义的成长环境。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现状的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设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要想创设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最关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过程的基本因素。只有真正地认清各要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并将其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在逐渐优化,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为学生营造浓烈的语文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语文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全面优化语文教学课堂,为语文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科学的语文教育观的指导,教学内容才能发挥最优化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科学的语文教育内容观:一,大语文教育内容观,即根据大语文教育的需要,把大量的课外语文实用活动纳入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之中,使课内示范性语文教材系统与课外应需性语文实用系统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二,语文教育内容优化观,即根据语文母语教育的优势和整体性特点,用超前教育思想和系统方法优化语文教育内容;按照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用以简驭繁原则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具体优化。三、语文训练系统观,即正确处理教育内容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中做到训练的系统化、强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幼儿园一直都很重视环境的创设,但由于对环境概念与功能的片面理解,实践中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存在许多问题,如将环境创设仅限于物质环境的布置,只考虑教师教育教学的方便,忽视幼儿主体的需要与参与,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等.为提高环境创设的效益,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应坚持全面性、适宜性、参与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从本园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要,不断探索优化.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地球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载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环保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联系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环境教育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新兴而急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分析环境教育的特点、现状及其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并提供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丽萍 《小学生》2010,(11):29-29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1.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及创设创新教育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