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艺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文艺家不把情感放在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情感是开启文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什么是文学的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同自己的具体关系的体验,是主体对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反应,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受着人的生理机制和社会经验的制约。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有两种方式,一是理性的判断,二是情感的体验,判断是种认识活动,体验则是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传统的说法是形象,窃以为是情感。 在我国,晋代的陆机就在《文赋》中,总结了文学创作经验,明确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多次论述文与情,情与辞的关系。所谓“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所谓“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为纬”,无不把感情的表达和交流看作是文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是在抗日的民族斗争烽火中走向成熟的,他在1941年12月到1943年9月,一连创作了六部大型历史剧。强烈的时代精神、雄伟的民族气魄和浓烈的抒情风格构成了郭沫若历史剧的特色.而在剧本中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是形成这个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种情感因素不但影响作品的语言、人物情感的表现方式。而且对于作品的题旨压人物情感来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在这里讨论文学的情感特征并不是为了把文学从其他意识形态中区别开来,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的理论界早已完成。本文提出情感特征是为了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划出一条界线来。艺术的各门类发展如此迅速,再笼统地来谈它们的总体特征已显得十分背时。  相似文献   

5.
中国怨刺文学中的情感表现特征常常是怨而不怒,或怨极生悲;而西方怨愤之作中的情感表现方式则大多狂放刚烈,怒多于怨。中国诗人在文学中所表现的一般是依附型人格,在与社会的和解中从自我走向社会;而西方诗人在文学中表现的常为独立型人格,在与社会的对立中走向自我。总之,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学所表现的情感特征与人格类型具有明显的悖向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域外文学的情感体认及其特征李静在本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域外文学创作中,对域外中国人生存环境和民族意识的描述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情感体认方式。一种是“五四”时期郭沫若、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的“自叙传”创作,着意表现留日学生作为弱国子民在域外遭受歧视凌辱...  相似文献   

7.
8.
情感教育的国际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 言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根据大脑两半球来分析心智作用。人们认为,右半球 “负责想象、综合以及建立模型与意识,有时,它也被称为具有直觉.隐喻、综合功能的非分析的完整的大脑。”(Clinebell,1984,pp.36-7)  相似文献   

9.
文学情感论     
本文肯定了情感对于文学的根源性地位,区分了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情感的自然展现与艺术性表现,情感的自身呈现与符号性表现等基本问题,并对情感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踪迹及形态作出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历史上各种人性论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文学中表现人性的方式,来达到透视文学中人性美的目的.其中对新文学样式及网络名词的简单分析,渗透了对思维及创新的追求,希望能给文学中的人性美,增加一点新的光彩与乐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近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并从艺术思维的调整、艺术个性的展示、表现方式的多样几个方面概括了其新进展、新成就。  相似文献   

12.
13.
文学解读的标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称是误读论者的哈罗德·布鲁姆曾认为,“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此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未尝又不是处于茫然状态?包括大学中文系里的一些满腹经纶、治学风格严谨缜密的老前辈、老专家们,  相似文献   

14.
自称是误读论者的哈罗德·布鲁姆曾认为,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1]。此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未尝又不是处于茫然状态?包括大学中文系里的一些满腹经纶、治学风格严谨缜密的老前辈、老专家们,相信他们在面对一篇篇充满灵气而又个性十足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15.
情感既是一种心理结构,又是一种动态变化的价值认知和评价。知青文学呈现的情感特征及其情感结构和逻辑,对于当代思想史的揭示有极其宝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知青通史”从三个历史层面,分为九个情感板块进行探讨,即通过对知青从“狂热—失落—执著”,到“悲愤—骄傲—愧疚”,再到“怀念—回归—冲突”的情感历程的探析,深入揭示一代知青的心灵史和思想史,从而审视“文革”对当代人心理和人性的戕害,并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知青情感的“内化倾向”所形成的“怀念与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一意义上讲 ,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知、授业、解惑的过程 ,但同时又是一项开掘人的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因此 ,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正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的接触” ,课堂上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并能促使教学过程发生大起大落的戏剧性的变化。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着力探…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作为一种认识形式 ,在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情感是文学创作和再创作的动力性因素 ,整个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如果说客观世界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那么情感则是文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冷学宝 《江苏教育》2014,(18):61-63
<正>语文课既是语言学习课,也是文学熏陶课。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入手。没有对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不管语文课上得多么"好看",也不管课堂教学效率有多高,都会偏离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基本预期,背离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下的语文课堂里,许多教师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训练,侧重于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考试技巧,强化学生对分析问  相似文献   

19.
文学鉴赏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任何一种认识过程 ,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 ,文学鉴赏尤其如此。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 ,既不是居高临下的“截断” ,也不是摄取对象式的“凝视” ,更不是条块式的“尸体解剖” ,而是一种参与。它要求鉴赏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全面地融入事物 ,与作家一起脉搏、一起心跳。在这种感知的过程中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经欣赏者的视觉与听觉直入心灵 ,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 ,“不但获取语义内蕴的信息 ,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 ,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比如 ,诵读李白的《蜀…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与生活、形象和情感的关系中,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由生活产生文学,使生活形象转化为文学形象的关键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情感性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