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淮海词,其中有一首《皖溪沙》现录于下: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照水有情聊整鬓,传栏无绪更兜鞋,银边牵系懒归来。此词明白如话,并不难懂,只读到“兜鞋”一词颇费寻思。《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钧校注本)一书对此词无释,似乎此词简单明了,读者望文即可知意。如此,照今人理解,“兜”做动词的常用义便是“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版)这倒使人疑惑了,鞋在脚上如何能去“兜”呢?莫非脱下来不成?这样解释未免有些荒唐。再查《淮海词筹注》(杨世明笺注本),对此词倒是解释了…  相似文献   

2.
1.0词的非理性色彩1.1词的非理性色彩,指的是词的感性意义(emotionalmeaning)。通常称为“色彩”、“附属色彩”、“表达色彩”、“附属义”、“附加义”、“非理性意义”等。关于词的这部分意义,符淮青(1985)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附属义’的‘义’同‘概念义’(即词的理性意义。引者注)的‘义’意思不同.概念义的‘义’是:①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各个词的概念义有千差万别的内容;②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同它联系。附属义的‘义’:①反映的不是词标志的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点,只是表明运用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将“岁时炒豆”习俗称为“凑投”,在方志中还写作“漏凑”“兜凑”“投凑”“凑头”等形式,它们是“凑斗”“斗凑”这一对意义相同的逆序词在吴方言中语音发生讹便并以音近字记录的结果。其中“凑投”由“凑斗”发展而来,又写作“凑头”;“漏凑”“兜凑”“投凑”均由“斗凑”发展而来。在现代吴方言中“凑头(投)”有人物的“相聚、结交”、事情的“碰巧、凑巧”、事情的“顺利”等义。在“岁时炒豆”习俗中,“凑投”表示事情的“顺利”。  相似文献   

4.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5.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和“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词有词里义、词面义,词里义是指通常使用的一般的意义,诃面义是指语词的表层意义。说话、写文章时,有意避用语词的词里义,还原使用词面义,这种语言技巧就叫“语义还原”。“语义还原”来源于使用语言时的求异思维。语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已经约定俗成,为人们所习用,因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一旦突破这种定势,赋  相似文献   

7.
“由词见义”和“对比讲解”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词见义”即由词面意思分析其内在含义的教学法。通过对比讲解,可使模糊、易混淆的知识变得清晰.容易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8.
中师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词的本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词不论有几个意义,总有一个意义是基本的叫本义”(第251页)我以为此说欠妥。其一,定义者与被定义者属两个不同的论说范畴。所谓“本义”是就词的来源而言的,是指词源学上所说的词的原始的、最初的意义。而“基本义”则是指词的基本的、最常用的意义,是就词的应用而言的。《语文基础知识》中给“本义”下的定义,其实应是“基本义”的定义,两者相混,颇有张冠李带之嫌。当然,“本义”与“基本义”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的词,它的“本义”与“基本义”所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如“老”,《段注说文解字》解释道:“七十曰  相似文献   

9.
简析偏义词组与偏义复词的关系李建玲在现代汉语中,联合式合成词的一类如‘国家”“质量”“窗户一忘记”等均称为偏义词.由于这类词多是双音节.故称之为偏义复词。确切地说.偏义复词属于合成词.它由意义相近或相反的两个语素联合构成.其意义却等同于其中一个语素义...  相似文献   

10.
词的“相因生义”是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常见形式之一。章以“左”、“右”二词词义发展的事实为例,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论述词的“相因生义”的条件、方式、特点,试图给词的“相因生义”作出正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是”为判断动词。然而在古诗文中,“是”的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其义虚实兼有。现将其用法归类整理,分述于下。一、作近指代词。此类用法最为常见,可指代人、事、物、时、地等等,表示距离说话人较近。常译为“这”、“这些”、“这个”、“这种”等等,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斯”字,至今似乎还没有人对它全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阐释。笔者不揣鄙陋,按其词性、用法加以整理归纳,并将语例分别系入各类之中。望有意于“斯”者及方家指正。一、动词。据汉字“以形示义”的造字传统,“斯”是形声字,从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联绵词是复音节单纯词,内部构造具有不可分析性,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但由于汉字形、音、义的特殊关系,我们仍能根据联绵词的字音和字形探求其意义信息。通过分析大量词条,我们发现:联绵词大多“义存于声”或“义寄于形”,因而表现出“因声知义”或“因形显义”的理据性。“因声知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音节的声音组合表意,“因形显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汉字共同的形符类聚表意。  相似文献   

14.
词的词汇意义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理性义是指“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1];色彩义“通常表现为词的附加意义,附加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评价或词的使用范围、场合以及形象特点等意义”[1],它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本文通过对词义形象色彩的定性及其语用功能的分析,旨在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词的色彩义,对言语交际、语言实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的兼词实际上应更宽泛。兼音兼义者是兼词,不兼音而兼义者亦应视为兼词,前者少而后者多。而且在虚词、实词中均有。同时,存在着不同词类、不同意义的兼词与同一词类、相同意义的兼词。这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若不作兼词解,则语意不充分,句子不通畅。如实词中的兼词“察”、“顾”、“今”、“可”、“堪”;虚词中的兼词“兹”、“是”、“斯”、“始”、“必”、“既”、“诚”、“方”、“则”、“更”等  相似文献   

16.
“……汉字在中华文化未来的发展中是一块绊石,是一双紧鞋,是一种毒癌”.“其实国人是有Privacy的概念的,不过因为没有那个表达的词,便只有兜个圈儿来说”.(按:原文有加重号,下同).“其实汉语词的贫乏不局限于声音和动作内.我相信在任何的领域里,都是比不上英语.可能是远远比不上英语”.  相似文献   

17.
“侧目”一词的意义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义,“不从正面看,斜着眼晴看”;二是概括义,“畏惧、愤恨”;三是具体义,表示“畏惧、敬畏、窥视、愤恨、蔑视、冷眼”等。这些意义之间错综复杂而又自成系统,形成一个层层统摄的意义网络。这个意义网络给我们的启示是:词典上的释义对语言运用中具体意义有涵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其他程度词表达确定的程度义相比,“很”的意义很特殊:一是自身的高程度义;二是“很”程度义的弱化。而“不很”除具有低程度义以外,还有其特定的语用意义。它扩展了低级次程度词的话语功能,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更加细致的表义需要。这种表义上的差异是“不很”独立于“有点儿”而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20.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