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风的散文讲究文白交融,善于经营意境,闪耀理性光泽。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抑之有秀气,扬之有豪气”。又有人称其文“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春之怀  相似文献   

2.
咏燕诗话     
燕子是人类最熟悉的鸟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燕子那可爱的身影:“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邶风·燕燕》)此后,燕子这黑色的小精灵便频频地飞翔于诗人的笔端。燕子是候鸟,年年南来北往是天性使然,古人却就此而大做文章,各逞奇思。  相似文献   

3.
春来说燕     
福娃妮妮是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之一,造型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代表着好运,由此可看出人类对燕子的喜爱程度.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咏燕的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对燕子轻盈飞翔的姿态和悦耳的鸣声,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评介和研究风起云涌 ,“汤学”广为人知 ,且有颃颉“红学”一争雌雄之势。 2 0年来 ,有关汤显祖的著述汗牛充栋 ,百家争鸣。而邹自振君的《汤显祖综论》(巴蜀书社出版 ,2 0 0 1年 4月 ) ,可谓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汤显祖综论》并非一本按汤显祖生平事迹编年由作者且述且论的评传 ,而是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采取了板块式结构 ,以《汤显祖与明清戏剧史》、《汤显祖与古典文学名著》、《汤显祖与明清文艺思潮》、《汤显祖的诗文创作及其他》、《汤显祖的世界意义》、《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吕甥矫君命作爱田,宣布把采地内原属助耕的公田赏赐给贵族作私田之后,接着说:“君亡之不卹,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相似文献   

6.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苟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联绵词有一些特殊用法,与它被公认的一些性质抵牾甚多,如拆开使用或单用一字来表示整个联绵词的意义(《诗·邶风·燕燕于飞》:“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王逸注:“豫,犹豫也。”),或将联绵词的两个音节颠倒先后次序使用(《老子》: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早就引起过前人的注意。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这是韵文中特有的、为适应声律要求而临时变通的用法,似乎从无异议。然而,这种解释并未接触到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名人名言     
Bad men live to eat and drink, whereas good men eat and drink inorder to live.—Sokrates平庸的人生活为了吃喝,优秀的人吃喝是为了生活。—苏格拉底Who saw life steadily and saw it whole.—Matthew Arnold只有不断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全面了解生活。—阿诺德Fortune shows her power when there is no wise preparation for resistingher.—Machiavelli没有向命运抗争的明智准备,命运便会显示其威力。—马基雅弗利Life, believe, is not a dream so dark as sages say; oft a littlemorning rain foretells a pleasant day. —…  相似文献   

9.
“以君之灵,不有宁也”句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言晋于是年三月攻破曹国,晋文公为报僖负羁“馈盘飧置壁之惠”,令军士毋入僖负羁宫邸。大将魏仇、颠颉一怒之下火焚僖家。魏仇胸部负伤。文公怒甚,欲杀魏氏以正军法,却又怜惜他的才勇,于是派人去看魏仇,若伤势沉重,那就索性将他杀掉。魏仇度知使者来意,乃“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相似文献   

10.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荀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  相似文献   

11.
颂诗蠡测     
一、《周颂》之《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四篇释义四篇旧为成王时诗,是矣。其作于克殷诛管、蔡之后,抑作于未诛管、蔡之前,说诗者颇有分歧。今以为当作于大乱未平之时,不当作于已平之后。知者,《闵予小子》云:“遭家不造,嬛嬛在疚”,狁或就武王之丧而言。若《访落》之“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判涣”,当即跋扈,谓殷遗民与管、蔡之乱也;“多难”,亦不能说仅指居丧;此其一。《小毖》又云:“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葬蜂,自求辛螫”,更不能说:此指先王之丧。《汲冢周书·作雒解》云:“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和阅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句子: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a happy life. 中国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 Tom dreamed a strange dream last night. 汤姆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 We often Smell a sweet,intense smell of Various fruit in the orchard. 我们常在果园里闻到各种浓郁的水果香。 上面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有:谓语动词后都有一个与其意义相同的名词作它的宾语,这样的宾语与动词出自同一语源,叫同源宾语。  相似文献   

13.
人生须有梦     
梦,除了指生理上的睡梦以外,一般还指各种各样的幻境,以及一切超越现实限制的向往。人生若无梦,将是怎样的呢?那大概就不是人生了。深山里的穷汉,会梦想造几栋大楼房,娶个漂亮老婆,结果只造起三间草屋,娶了个粗手大脚的女人;他儿子会梦想当省长、总统,结果只当了乡长。梦,说起来很可笑,但倘若没有梦,他们什么也不会有。  相似文献   

14.
论亡国之君朱由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毅宗朱由检在明朝灭亡前夕曾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矣。”把亡国的责任全部都推到了诸臣的身上。本文用翔实的史料,论证了这一说法的错误。认为明朝的灭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朱由检的举措乖张,致使人心尽丧,统治阶级更加分崩离析,则是明朝终于灭亡的决定性因素。朱由检本想求治,而结果却愈乱;本不想亡国,但结果却亡了国。这是朱由检自己导演的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5.
日记一则     
1919年10月22日晴晨醒绝早,在床吟得七律二首,则已红日当窗,乃急起盥漱,书诸草中。迨九句钟走访颉刚,同之出。颉刚谓:“盍寻伯祥游寒山寺乎?”余云:“然。”乃造伯祥室。伯祥出近时日记示我侪,并嘱余篆其面。草率从事,殊不好也。坐约一刻许乃启行,迤逦出金阊,则远山多秀色,平原少枯痕,天高云淡,日丽风和,盖尚未有九秋肃杀气也。在四十六标营一带,江北人多植山芋,青叶绵芊,一望无涯。有小部分已去其叶而取其根矣。如此出产,生涯当亦不恶。江北人苦荒来此寄居,得之当赡足矣。然此特其小者耳,苟具此性质以从事于…  相似文献   

16.
"恻怛"一词出自《礼记·问丧》,本用于描述父母之丧的哀伤,《文心雕龙·哀吊》以之形容丧女之悲实为不当;《正纬》篇"丝麻不杂,布帛乃成",化用《礼运》"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可佐证今日通行本《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之讹。  相似文献   

17.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一、虚词释义1.之:a.何厌之有b.邻之厚,君之薄c.微夫人之力d.将焉取之2.焉:a.将焉取之b.焉用亡郑以陪邻c.朝济而夕设版焉d.子亦有不利焉二、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贰于楚也邻之厚,君之薄2.越国以鄙远三、翻译加线词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敢以烦执事3.焉用亡郑以陪邻?4.邻之厚,君之薄也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勾践灭吴》一、词义1.乃:a.乃号令三军b.家祭无忘告乃翁c.乃求谋臣d.…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位“一夜梦千回”的多梦词人。他“绮窗间,梦连环”,欲眠时,公然却客:“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想梦时,担心被吵醒:“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梦断后,遗憾不止:“不是流莺惊觉,梦中啼损红妆”。五彩缤纷的写梦词,构成了他的词的多梦特色。据统计,在他现存的词中,竟有九十首写了梦,多达百分之十四。这位词人,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辛弃疾。我们探讨辛弃疾  相似文献   

20.
别难为鬼神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