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识成智”的现代意义在于化知识为能力和德性。哲学与人的能力和德性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哲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坚持哲学教学中“转识成智”,就要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受教育者反思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境界。这就对哲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哲学教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转识成智"在哲学领域集中了知识与智慧的探讨,但仅有知识的传授已不能充分诠释教育的本质.养成智慧,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转识成智"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是如此.唯有在道德知识的基础上生成道德智慧,才能实现德育提升人格魅力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4.
船山"转识成智"论源于佛家唯识学,但围绕着"性与天道"的认识问题,在坚持儒家正志为本的前提下,吸取佛家<成唯识论>的精华,"椎故而别致其新",坚持于"有我"而言"无我"的辩证综合,强调"守其志"、"充其量"的德性证悟,凸显其"上推天理,下推人事,反之己心,相天造命"的理性直觉精神和经世致用品格,体现了明清实学的时代特色,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家对道德践履和人生智慧影响至巨的思想奇葩.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6.
“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缘起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贵族权力”时代,即将度过“资本权力”时代,正在迎接“知识权力”时代!在一个社会愈来愈知识化,知识愈来愈现代化、中心化和权力化的时代里,“知识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主宰的、普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自然也包含着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8.
9.
学校教育为了满足培养现代人的需要,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现代教学的认知价值取向应该是追求"转识成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要真正实施和做到"转识成智",还面临制度、观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干扰和阻碍。为此,我们提出了质疑求知、实践锤炼、开放课堂场域、开发现代教学技术的转智功能和方法论指导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转识成智”理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的途径来探讨这一理论,从而分析唯识学是如何说明人们的认知能够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及生命个体在现世当中可能明了生活真谛的。  相似文献   

11.
个人知识: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共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智慧的养成。个人知识是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操作概念。藉由个人知识,教育发现了通往智慧的可行路径个人知识的情境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取向,个人知识的介入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体验取向,个人知识的意会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表达取向,个人知识的建构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理解取向,个人知识的实践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效用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转识成智"现代意义的基础上,揭示出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并强调坚持"转识成智"、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这是引导大学素质教育走出"工具化"单向度"危险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3.
毋庸质疑,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个人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凸显了主体本位、能力本位、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蕴涵了实现个人"转识成智"的一种必要路径。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使个人能够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凸显出主体本位、生活本位、实践本位的现代教学观。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就蕴涵着一种实现“转识成智”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智慧。因此,"转识成智"成了课程与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实现"知识人"到"智慧人"的转变;释放人的天性,实现个体精神自由;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课程与教学中的"转识成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个体认知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教学不能单纯的以知识的积累为目的,其价值追求应该是"转识成智",也就是说,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受教育者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和应用,最终实现自身智慧的养成。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有着丰富、广博的教育内容。因此,与时俱进地为儒家教育方法注入时代特色,将其教育思想批判地应用到现代教学中,能够凸显主体本位和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从这个视角上来说,儒家教育思想蕴涵了一种必要路径,能够实现受教育者"转识成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转识成智"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哲学问题,而且还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从根本上涉及到当代教育观念的整体转变和教育实践的整体转型.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就应该以结合CAI,PBL,SEMINAR等教学手段与技术实现"转识成智",展现出政治思想的"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朱熹理学及其喻象与转识成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理学玄奥之至 ,却能“化民成俗”且历代不衰 ,影响久远 ,皆得益于他善于借“物指”和“意象”去宣示哲理。本文仅以理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物喻”和“诗象”为例 ,以凸现和表征“转识成智”即化理性和经验为智慧、“化性起伪”、化理性为德性和德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转在学习理解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重视不同的知识类型对智慧发展的影响,改正以陈述性知识为教学目的的误解,转变为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强化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二者的结合中和更多的做中萌生智慧。二、转在学法优化处在教学法,一要重视在学习新知识时加强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