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论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是双赢的事业.体教结合取得很大成就,为提高院校知名度、活跃校园生活、解决运动员学习与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体教结合在免试入学、单招、统招、特招、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深化培养机制,突出工作重点,打好基础,强化打造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刚 《新体育》2014,(8):13-13
体育加分 浑水摸鱼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分政策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改革势在必行。高考录取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明天交响曲”在耳畔回旋之际,其中夹杂的某些不谐之音却扰乱了整部作品……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认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体教结合”是实现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是近年来论述到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问题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之一。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时,就提出,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体教结合的相关政策";"建立体教结合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省业余训练工作遵循“一法两纲”,坚持深化改革,实践“体教结合”,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在此,向总局和教育部领导同志以及会议代表简要汇报我省“体教结合”拓展业余训练之路的做法和工作设想,以期得到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体结合”工作必要性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教体结合”是运动员培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竞技体育、教育和人们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江苏省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青少年业余体校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坚持教体结合优势互补,正确处理学训矛盾,注重培养运动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根据自身实际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一体化发展、社会化发展、学校化发展等,更好的为中国体育事业继续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落实"体教结合"方针,加速学校体育发展陈伟强——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两会上普遍提到的‘体教结合’与我们学校谈论的‘体教结合’,侧重点或许不太一样。两会上提到的‘体教结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结合的4种主要"体教结合"模式,包括体育系统为主的一条龙模式、教育系统为主的一条龙模式、体育院校为主的一条龙模式和由名人牵头的体育学校模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认为体育系统为主的一条龙模式仍然是我国培养顶尖运动员的主要渠道,占主导地位,走"高、精、尖"的路径更为有利;教育系统为主的一条龙模式,普遍被誉为竞技体育的未来之星和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基础,其前景会越来越广阔;体育院校为主的一条龙模式,在教育和体育资源俩方面都有优势,是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陈磊  顾渊彦 《体育世界》2009,(6):111-112
纵观历史,本文总结了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体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得出了"体教结合"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阶段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体教结合”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步入法制轨道,是“体教结合”的必然之路;建立共管制度,是“体教结合”的组织保证;抓好学校体育,是“体教结合”的基本任务;选材一体化机制,是“体教结合”的可持续措施;实行双轨并一,是“体教结合”的训练良策;全面协调合作,是“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体教结合”将最后发展到“体教合一”。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21世纪我国业余训练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到来的21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强国富民蓝图的新世纪。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会给我国社会、家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带来丰厚的果实,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对我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8.
马波 《精武》2011,(A1):86-86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12年过去了,上海体教结合工作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工作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上海体教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收获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将"体教结合"变成"体教融合"是决定体教结合工作成败的关键。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人大副主任钟燕群,副市长沈晓明、赵雯,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出席会议。会议对今后上海体教结合工作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也指出,体教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本期"上海市体教结合"栏目摘选了部分参会代表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交流,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12年过去了,上海体教结合工作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工作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上海体教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收获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将"体教结合"变成"体教融合"是决定体教结合工作成败的关键。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人大副主任钟燕群,副市长沈晓明、赵雯,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出席会议。会议对今后上海体教结合工作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也指出,体教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本期"上海市体教结合"栏目摘选了部分参会代表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交流,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