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相似文献   

2.
一、唐诗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1)诗从“相访”写起,由“孤舟”写到“至天涯”,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句用“万转云山”…  相似文献   

3.
《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好诗。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是教好这首诗的关键。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触发情感,领悟其境其情,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气势雄壮的瀑布图,感受青山滴翠、瀑流飞泻的深邃意境,领略大自然的优美氛围,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悠悠中华五千年来的瑰宝,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辅助古诗教学,则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课前,利用多媒体全方位了解诗及诗人;课堂,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诗意学习;课后,利用多媒体拓宽渠道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5.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的一天深夜,老杜漂泊渝洲,独系孤舟于细草微风之岸,写下五律《旅夜书怀》。这首五律,诚如明胡应麟《诗薮·内编》所云:“气象嵬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异,错纵幻化,不可端倪。”此诗语约意丰蕴蓄深厚,在杜诗中堪称精品,其境其情之“不可端倪”处,引发了古今笺注家之不同理解。本文试从三方面对其“神来境异,错纵幻化”这一特色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古诗五首一、悯农教学建议:1.这首诗浅显易解。教师可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自学。2.课堂上教师讲解要抓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为什么“农夫犹饿死”?3.在讲读前教师可简介时代背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4.课后作业第二、三题可在预习中解决。第四题可在学完第一课后填写。二、蚕妇教学建议:1.这一首诗,语句浅显,学生不…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言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可更生动地人诗中境、品诗中情、悟诗中理,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小池》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初夏时节小荷花池的迷人景象。教学这首诗不仅要使学生能逐句理解诗意,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全诗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一、设其境,感受画面美诗人在《小池》中描绘出一幅和谐优美、生机盎然的风景画:小池涓涓细流,树阴浓密,池水清澈,荷花刚刚露出嫩叶尖角,一只蜻蜓就落在它上面。教学时可用幻灯机放映出模似景物,并配以《小池》朗读录音,使诗中的泉眼、细流、树明、小荷、蜻蜓等景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而且领略了诗的语言美。二、悟其意,体会构…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怎样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维度呢?一节语文课上的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那是一节古诗教学课,学习《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我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想,固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孩子们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以景激情,让学生感受临境之愉悦""激发情感,以情促思,让学生感受勤思之愉悦",从而实现让愉悦的情感一直伴随小学数学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维称"诗佛",诗作禅意盎然,存"思与境偕"之妙。其三首诗典型地显示了禅诗的三重:《过香积寺》观安禅之境、《终南别业》显骋怀之境和《山居秋暝》感至乐之境,诗中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入禅悟佛之致可观。  相似文献   

12.
王维称"诗佛",诗作禅意盎然,存"思与境偕"之妙。其三首诗典型地显示了禅诗的三重:《过香积寺》观安禅之境、《终南别业》显骋怀之境和《山居秋暝》感至乐之境,诗中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入禅悟佛之致可观。  相似文献   

13.
一、创境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课堂,如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真切地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教《村居》,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引导他联系旧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异口同声)《咏柳》。师:(不失时机地)啊,《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15.
《乡愁》一诗,余光中用四个独特的意象、四段相同的句式抒发了自己思家念国的愁思;节奏回环。一唱三叹。感情真挚、深沉,音调低回、婉转。学生非常喜欢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利用图、音、像、影、文字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教学《暮江吟》这首古诗时,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上课,我就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傍晚时夕阳照射江面”及“夜晚时月光洒向江面”两个画面,并配上轻音乐及诗歌朗读课文。此时,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隽美的画面,静静地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和朗读,他们被带进了诗中所描写的情境——“秋夜江景”中去。接着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实质是人文教育.多媒体形象逼真,活泼生动,学生感到其乐融融;德育,严肃端正,貌似束缚,实为优秀的促成之法.也就是说,多媒体和德育是语文教师的左膀右臂. 1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 1.1 运用多媒体,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海阔天空,辽远无极,声色具备,形象生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学生从中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如在教《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播放这首诗的录音,介绍作者苏轼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学到诗歌的内容,还能增长自己的课外知识.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 材的美育作用,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通过朗读和吟诵感受美诗具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虽然短小,但却塑造了十分 感人的艺术形象。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短短的字句中 ,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 想 感情,这种感情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 吟诵 这首诗,进一步品味诗…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也仅限于会读、会背,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主题思想,这无疑有碍于学生对诗的整体把握,无法体会诗的内蕴,难以发现诗的美的特征。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会读诗、读好诗,人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入境.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20.
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忧郁的日子里,驾一叶浅浅的孤舟。悠悠地荡漾在春日复苏的湖水中,手里捧一本《语教学之友》,在悠然中享受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