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正呈现出渐行渐远的疏离之势,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影响了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改善高校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创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拓展交往渠道、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建立师生关系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关系呈现出疏离现象,这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该文拟就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建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权威讲演者,而是教学互动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者,探究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情感交流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建构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从主体性教育角度把握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并对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传统界定进行反思。在分析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把握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教育角度来审视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在主体性教育实践过程中来建构新时期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康永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3):122-124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何甫权 《考试周刊》2007,(42):48-49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进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得以凸显,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新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翻译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把握师生关系,并且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构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与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大学的师生关系正呈现出疏离的状态,如何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回望中国上二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厦早期大学中师生交往的场景,其师生关系的特质主要表现为:注重校园文化建没。校长甘当师生情感之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师生互尊互敬;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师生关系亲密无间。重塑中国大学和谐师生关系不仅需要大学、教师、学生三者的努力,还有赖于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革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陈勇 《河南教育》2022,(8):24-27
我国关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已有20多年,先后经历了依附于主体性教育阶段、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多维透视阶段、大学生主体性理论的运用与反思阶段。既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特征,二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途径。虽然既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比较研究尚未受到重视,研究的系统性有待提升,未来需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3.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是以一种主体的身份与外界相互作用并发展自己。幼儿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互动活动,它首先是一种师生关系。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心理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提供一个宽松、和谐、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文化主体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大学生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发挥和实现程度,大学生文化主体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确立大学生文化主体观,倡导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本真意义在理性至上的思维观念中被遗忘,教育成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偏离了生活世界。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利用、控制,主张的师生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兴盛于20世纪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你-我之间的情感交往。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布贝尔为代表的教育哲学思想中,体现着共同的教育诉求和旨在——教育要回归本然、回归生活;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完成师生关系的生活建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主体性研究的多语一义或一语多义的概念泛化现象导致其应有精确性的丧失,在主客体关系上忽略教育过程的特殊性而兜圈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因社会分工的互为和色色履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关系从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由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决定的。针对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现状,教师应多方面改进自己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虚拟社区具有跨地域性、社会互动的开放性和群体成员的自治性等特点,这对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三方面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应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使其在网络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缺位、德育客体与学生道德实际隔离、教与学缺乏互动、德育目标抽象这四个问题,指出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道德关键所在,并详述了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培养目标,最后提出高校实施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六种方法:意识培养、双向沟通、环境熏陶、实践教育、直面社会和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在民主自治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主自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民主自治不同于我们常提到的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以及村民自治,文章主要从大学生民主自治的主体性特征和发挥这个主体性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