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赋予教育太多的使命,寄托了太高的希望,添加了太重的负担。于是教育就成了崇高的布道,成了神圣的苦行,成了冠冕堂皇、旷日持久的“教”“学”较劲(应试)。教育是什么?执著追求者说:教育是一种事业。与时俱进者说:教育是一种产业。没错,教育应该是一种事业,只有当事业来做,教师才肯讲奉献,学生才会求进取,教育才能营造必要的乌托邦。蓝天,白云,理想的风帆,激情的航程……失却事业的基座,教育只会沦为狭隘的教书、读书,沦为湮埋人性、失却诗意的手艺和手段。同样没错,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消费,因此教育可以是一种产业。按市场规律优化教…  相似文献   

2.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驱动下,我们的语文课堂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探究,重灌输,轻顿悟,语文学习成了纯粹的技艺文学,学生沦为知识的奴隶和驯服的工具,语文课堂不见了生命的涌动,成了诗情的“沙漠”。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知识性教育,教育者呈现的是现成的、标准的、一成不变的知识,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成了传承知识的中转站,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沦为知识的奴隶。过分对知识的追求,淹没了学生对探索的渴望,学生拥有了“死”的知识,但却丢掉了“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育依旧是“重智轻德”,使得学生沦为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人”的属性,忽视了学生心理、精神、思想方面的需求,违背了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教育环境中,这些都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人的思想感情美的声音体现。音乐美的欣赏对于纯洁和美化人的心灵,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引导学生较快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作品的美的内涵,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滔滔不绝地“灌”给学生听,学生有可能因“消化不良”而失却兴趣或“人云亦云”,根本得不到任何美感体验。如此岂不失却音乐欣赏的作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明白无误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每当谈到考试的问题,我总有一番无可奈何的心情。教学方法再难改也能想出改的办法来,但是面对严重束缚教改者手脚的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我却只能仰天长叹!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已经变成升学教育,我们的教学已经变成统考教学,我们的学校已经变成一部庞大的应考机器;考试已经成了主宰教育和教学命运的“上帝”,我们的广大师生已经沦为考试的奴隶!我以为,此说确实,并无夸张。  相似文献   

7.
当教育被一种群氓意识所支配时,教育便在大量地生产着群氓精神之人。群氓精神气质下的教育趋向表现为:人道主义的教育同质化:使得教育失却了对于人性本真的追寻,并使人失却了对于教育的心灵准备,教育成为无所要求的行为;科学主义的迷信化:使得精神遭到了技术的贬抑,使得作为一种艺术的教育遭到各种专业培训的围剿,推动了教育及其精神气质的自然主义化,教育成了一种无痛的、无智慧的童稚行为;形式主义的表演化:舍思考而求轰动,弃内容而逐形式,教育成为一种迎合行为、饲养行为。群氓化的教育促使了教育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六册《语文》147页《宋词两首》的“自读提示”中说:“作者〈柳永〉善于捕捉物候的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凄楚动人。”对于其中“点染”一词,就有人问及它只是一般的动词,还是别有意义。 就此处,说“点染”是一般动词,是没错的;但说它另有意义,也是没错的,阅为它还是一种修辞格。 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或写画。前者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洲·杂艺》所载:“武烈太子〈萧子方〉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后者如南宋陆游《剑南诗草·掩门》所云:“点染聊成  相似文献   

9.
吴友智 《天津教育》2001,(11):12-13
说当代教育是“苦难的教育”未免太过于悲观,但说我们(校长、老师和学生)不少人正经受一场“教育的磨难”,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丢失了多少激情,流失了多少才智,丧失了多少机遇,损失了多少事业。就像需要足够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我们也需要“宽松的教育”。这不唯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而且是已经为不少教育工作者所践行的原则,追求的境界。一———“宽松的教育”是一种遵循规律的教育。它承认人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急乃宽”。中国古代教育学有“学不躐等”之说,就包含着要循序渐进、拒绝揠苗助长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外国女孩,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报名的时候,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腿的人,说:“我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很小心地询问:“您在水里将怎样游呢?”失却双腿的人说:“我会用双手游泳。”又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臀的人.也要报名参加游泳比赛。小姐问:“您将如何游泳呢?”失去双臂的人说:“我会用双脚游泳。”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这是别林斯基对教育的评价;卢梭也曾说过:“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由于教育事业的伟大,当然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  相似文献   

12.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工维给了我们蝉噪与鸟鸣的情境,计我们感觉到了山与林的幽雅寂静,给了我们一种大自然幽雅美的感受;大自然如此.教学也是如此.过去的数学教学近乎死水做澜,数学问题与生活严重隔绝使数学成了“失却活水的涸泽之鱼”.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不是别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自己。 曾经,我们把教育说成是上层建筑,又曾经把教育说成是生产力。这就是把教育说成了别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4.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问:没有搞错吧,“狡猾”怎么成了“两个小家伙”呢?嘿嘿,没错!在我们的祖先造这两个字的时候,“狡”和“猾”确实是两种动物。  相似文献   

15.
靳玉香 《教育革新》2009,(10):21-21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品质。”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育孩子乐观处世.享受快乐人生人乐观的先决条件是自信,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睿智机巧的一面,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提示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2011年的第一缕风带给您无限憧憬的时候,《小学教学》也以她崭新的容颜展现在您的面前。打量之下,您是否觉得她熟悉之中还有一丝陌生?没错,从2011年第1期起,我们新增了两个栏目:“大呼小教”和“你说我说”。“大呼小教”主要辑录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各种热门言论,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或振聋发聩,或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18.
最近,《江西教育》编辑部转来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提及“对于图形,有的人认为是直线,有的人认为是两条射线,一些人对此争论不休。”对于这个问题,究竟谁是谁非,我们暂不下结论,还是先回顾一下直线的表示方法。一条直线,它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记作二线l;用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记作直线AB。因此,我们看到图形“”就可以说成是直线AB,当然我们也呆说成是“直线l经过A、B两点”,或“A、B两点在直线l上”,甚至我们可以说“直线l是由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组成的”。这些说法都正确,它包含了此图所显示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责任;有人说,教育是一种保护;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发现,一种开发;还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沟通,一种影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如“我们要重视教育”。到底要使新生一代接受哪种教育?以何种观点、方法去教育学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重视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提出了“有教无类”;我们党制定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照教育定义。  相似文献   

20.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毋庸置疑 ,一个教师的“师德”素养如何 ,必然会对其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它是教育的因素 ,教育的力量 ,所以我们说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站在世纪之初的起跑线上 ,教师应该不断地对自己的师德修养进行深刻的反省。一省吾身 :对事业是否一腔热忱有忠心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 ,教育兴则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