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素质是每个人最基本素质,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他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科技业务素质等不可能形成,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教育条件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育理论单纯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他们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心理素质是指人在精神上和意识上所具有的品质和特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起着动力、导向、补偿作用,决定智力活动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即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这两种因素在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素质应该将心理素质的培养列为核心和重点。一、提高智力水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理论单纯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他们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心理素质是指人在精神上和意识上所具有的品质和特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起着动力、导向、补偿作用,决定智力活动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即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这两种因素在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素质应该将心理素质的培养列为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优化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系统组成。智力因素和性格因素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抓住性格因素,就抓住了心理素质的“牛鼻子”。性格一词常等同于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其教育观是德才并举;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全面发展或平衡发展的人才打基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将学生身心素质方面的培养溶于语言教学之中,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外语素质教育有心理素质和语言素质两个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属于智力因素的有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属于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7.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在从事身体活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心理过程是指人参与健美操的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心理活动的不同,将心理素质划分为两大类,即智力因素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素质。智力因素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这一类的心理素质是先天的,但是可以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素质包含的心理成分极其广泛,从其是否对学生搞好学习有积极作用这一点来考虑,则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五种…  相似文献   

8.
一、素质、素质教育、幼儿心理素质教育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内在身心组织结构。从结构上来看,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整体素质的结构越完整,功能就越完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生理素质是整体素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个体认识、适应和改变自然及社会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它决定着整体素质发展的水平。个体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组织系统,它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素质教育所研究的人的个体素质泛指自然素质(生理解剖特征、生理机能特征)、心理素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社会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技素质、审美素质).从自然素质到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科学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素质,它包含有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其结构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方法等构成,为智力因素;二是由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思想品德和精神品格等构成,为非智力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把提高思维素质和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张存库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道德)。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渗透在...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直接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智力因素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非智力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学到技能,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是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基本环节来实现的。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非智力心理素质作基础,起动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李贵林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跟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智力是核心,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重要的补偿、促进或扼制作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一学生的人格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策略,在素质的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占据核心的位置。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成分,也包括非智力成分,而且对于个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非智力成分。因为,非智力因素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定型和补偿作用。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是成才的理想机制。研究当代高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了解当今高中学生新的心理特点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们大都比较重视智力因素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而不太看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力,不畏困难的勇气,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样重要,二者都是培养未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本文拟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教学实践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为现代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基本心理素质为两大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人的成才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决定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依靠教育来开发;非智力因素依靠教育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