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传播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形成机理主要与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环境等四个方面因素有关。大学生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需要属于潜在性需要,此种需要虽然对主体有益,但因为对客体缺乏认识和接触,没有直接产生这种客体不被自己所拥有的缺乏感,。再加上外界各种信息的干扰,所以大学生们往往很难察觉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缺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受众容易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说“逆反”     
在劝导性的宣传中,有些人往往对教育信息进行抵制,你讲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要制止的东西,他偏要试试看.这种内发的对教育者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现象,人们称之为"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在学校也常见,人们对此颇有微词.逆反心理好还是不好?究竟该怎么看?我以为逆反心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积极性或绝对的消极性.对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客体作用于主体所产生的反方向心理趋向,必须对主体、客体作具体的分析,必须从客观社会效果上去检验,才能作出积极还是消极的正确结论.就接受教育的主体来说,我们知道,青年学生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素质外,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作用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指中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厌恶、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两方面,一是中  相似文献   

4.
王本贤 《高教论坛》2023,(3):102-105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缺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教育基本要素入手,分析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主体没有形成合力、客体没有达成自律、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单薄、教育环境宽松。根据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教育客体从他律到自觉、教育方法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教育内容从重点到系统、教育环境从宽松到严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政治过程的内部要素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与教育内客和方法、教育内客和方法与教育客体之间的相互矛盾关系;提高教育主体的有效性,凸显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增强教育内客和方法的时代性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德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排斥、抵触、厌恶等反常情绪。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纠正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由于教育的主体、客体、社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高等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日益显露,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意识和观念上进行转变,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相关载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主要体现在精神厌食、自我意识的封闭性、思想道德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政治信仰的模糊性、务实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教育过程缺乏情感性、可信性。可以通过重视思想动态预测与大学生的主体需要;推进课程改革,减少教育内容的重复性、盲目性;增强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及教育过程的情感性、互动性;增加教育者的可信性等措施,对其“逆反心理”的产生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激励模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受限,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本文在评析传统激励模式的基础上,从激励的主体、客体、方式、内容等静态方面和激励的环境、运行、效应等动态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检验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检验的主、客体的范围,说明了具体的内容,同时也尝试提供了可参考的实效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严重障碍。如何克服这一障碍?我们认为适当地采取潜隐式的教育方法具有独到的功效。所谓逆反心理,即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的抵触、不顺从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说法。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逆反心理作了如下描述:"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活动的主体对客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具有现实性,即应是社会现实中提出的要求,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也要符合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讲求科学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科学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建设优良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育主体,即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即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所以是主体,是因为他们还是有能动精神的独立主体,这一情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把他们作为主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的理论,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概念,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与特点,并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者、外在环境等五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形成逆反心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吕雪梅 《文教资料》2014,(4):112-113
国内对高校入学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包括对我国高校入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客体的研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国外特别是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研究,对入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效性、客体的研究较丰富,但对目标、主体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相对欠缺,大多为单个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和教育对象属于人的要素,可分别充当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能动客体,而教育内容则是纯粹客体,明确提出并分清能动客体和纯粹客体,初步分析主体要素的层次结构。着力研究教育活动的关系层次结构及其认识意义,对整个教育活动系统的完整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持条件(环体)四个要素构成。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绿色课堂追求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和谐化、生态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传统课堂的四个要素为前提,立足教育实践,抽象出绿色课堂的主体、客体以及本体功能三个方面的理论关系:教师和学生是"绿色"意义的共同决定者,是主体;作为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客体;课堂环境是这种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场所,其本体功能在于对人的培养。在绿色课堂阈限下,高职教育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稳定的政治素质,以健康的身心为基础、以科技知识和人文综合教育为内容的实践能力突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使职业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应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把握。教育主体的主导性与权威性、教育客体的受控性与可塑性、教育介体的整体性与针对性以及教育环体的斗争性等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阐述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客体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不断创新教育介体的内容和方法,合力创设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够明确、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够丰富、教育途径和教育载体不够有效、教育原则和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育实效性欠佳。教育主体意识欠缺、教育客体认知障碍、现实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影响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