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如何强化师范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分析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教学过程中师范性缺乏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师“师范性”课程的症结与应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众多的高师师范性课程改革研究中,存在着师范性课程门类不断扩张的取向;然而现实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同理论研究紧密配合,其症结在于师范性的误读;我国高师师范性课程应在师范性正确解读基础上,通过物质环境构建、主题性活动以及各科教学渗透等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高师大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和变化是与现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变化相伴随的,应将师范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与"大学语文"课程相结合,重视审美教育功能在社会转型期对大学语文的渗透作用,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在建构一个当代师范本科学生的人文情怀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术性与师范性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双重特性,但却被我们所长期忽略。它客观上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课程及教材的建设与改革,以《人文教育导论》、《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概论》两门课程及教材为主要载体,所建课程及教材通过文理交叉渗透,即文科生加强科技教育,对理科生加强人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整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加注意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本项成果在课程模式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突破了同类课程和教材专注于知识性、专业性、体系性的既成模式,注重综合性,突出师范性,激活创造性,在实施途径与教育方式上,提倡史论结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渗透,环境熏陶与社会实践共协调。成果广泛应用于在校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在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内涵和关系进行了辨析,提出了师范性与学术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范性就是学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观点。同时就解决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提出了建议:延长师范教育学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章从教师观念和教师的专业性两个方面分析入手,指出争论存在的原因就是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最后作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方强  张静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1):101-103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师范性教育是高师教育的本质,也是高师教育的灵魂.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师范性的要求,重视和加强教育类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高师课程的师范性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设置的外在形式上,而更主要的应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师范性上.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师范性教育是高师教育的本质,也是高师教育的灵魂。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师范性的要求,重视和加强教育类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高师课程的师范性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设置的外在形式上,而更主要的应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师范性上。  相似文献   

10.
“新师范”是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愿景。它的提出不仅是对当下教师教育发展新特征的概括,更承载着终结“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这一教师教育发展“百年难题”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不仅是“新师范”发展实践路径的基本遵循,更是“新师范”之“新”得以立世之根本,它关系到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走向。所谓“终结”不仅仅是笼而统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之谓,而是要建立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内涵更为科学合理界定的基础上,挖掘“师范性”的学术价值、认可“师范性”的学术地位、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发展“师范性”,这才是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要凸显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双重特征。这就需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体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积极倡导"学园结合"的体育课程模式,继续优化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以职业性与师范性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贯穿于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的争论,都有其不同的前因和后果。百年的争论启示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少争论,多实践,探索出中国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己之长,舍己之短”,即突出师范性的特点,活动中应同“希望工程”、“教育实习”、“校园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向学生“入学前”和“毕业后”两段辐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师范性评价模型.抽取了某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2007级30名学生部分期末成绩原始数据,根据综合得分给出了科学的排名,对学生在学科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说明,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师范专业方面的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秦海涛 《文教资料》2010,(4):175-177
新时期高师院校的发展面临“师范性”削弱的问题。我们在坚持“师范性”为主体的政策导向下,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等,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中小学新课改的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课程缺乏师范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更多地被作为一门知识课程而非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教育学缺乏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课;教育学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着缺陷,导致教育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中缺乏基础学科的支撑,教育学的工具属性难以体现.因此,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必须要调整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建立教育学的教育实践体系和改革教育学师资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师范教育的转型,师范性已经出现退出教师教育研究范畴的状况,从而导致师范性被弱化或被淡化。师范性理论研究弱化和师范性教育实践弱化是师范性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师范性弱化的表现形式是解决师范性弱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20.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的首要特性。随着非师范专业的发展,高师院校专业结构和办学定位的变化使得综合性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和既定事实。如何整合师范性与综合性,成为高师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现高师院校保持师范性与发展综合性,应实行管理多元互补,实现领导理念与思维的复合拓展;发挥学科综合化优势,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学科,突出师范特色;坚持分类指导,让各类专业释放活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