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惩罚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古至今久用不衰。随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思想的出现,惩罚是否可用之于教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一幕幕因教师体罚而致学生伤残、死亡甚至自杀的惨剧;面对一件件因教师“心罚”而致学生抑郁、堕落乃至杀人的悲剧,全社会有识之士都会痛心疾首地大呼: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惨痛的教训引起人们的一再反思,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识之士的疾呼和教育部… 相似文献
2.
3.
贵刊2006年第3期载孟凡海同志的《宽容》一文,阐述了宽容在育人过程中神奇的作用,我非常赞同。但文中所谓“惩罚只是教师束手无策的标志,而不是什么严格要求”,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在育人过程中,除了赏识、鼓励、宽容之外,惩罚也很有必要。首先,教师所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当表扬则表扬,当宽容则宽容,当惩罚也必须给予一定的惩罚。其次,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一定的惩罚也是一种磨炼。一个学生从小到大被鲜花掌声包围,犯了错误后也倍加呵护,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如果平时在其犯错误时,及时… 相似文献
4.
惩罚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古至今久用不衰.随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思想的出现,惩罚是否可用之于教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一幕幕因教师体罚而致学生伤残、死亡甚至自杀的惨剧;面对一件件因教师“心罚”而致学生抑郁、堕落乃至杀人的悲剧,全社会有识之士都会痛心疾首地大呼: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惨痛的教训引起人们的一再反思,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识之士的疾呼和教育部的明令在起到相应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禁罚”矫枉过正的后果:在媒体对体罚和“心罚”引发恶性事件的一再披露中,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三令五申中,在社会各界对体罚和“心罚”的口诛笔伐中,在某些家长的大做文章和学生的无理取闹中,一线教师们变得手足无措,“谈罚变色”,使得惩罚似乎也应顺应时势退出教育舞台。但是,教育中真的不需要惩罚了吗?几度思考,几经争锋后,又一强烈呼声响起: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惩罚,将何去何从?思想不清则方向不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学校的行为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最近“解放论坛”有文章指出:“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天然的反社会化人格。表现为冲动,感性丰富而理性脆弱,凭感觉行事,模仿力极强。反抗权威,无视规则,背叛秩序。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一旦形成行为习惯,极容易导致令人忧心忡忡的未成年人问题……研究表明,破碎的家庭,落后的学校教育和失衡的社会教育,是造成青少年‘反社会化’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取消处罚,有的人甚至把处罚与体罚相提并论。对于…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 相似文献
7.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5)
现如今教育提倡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敢轻易惩罚学生,致使学生对所犯错误不以为然。关心、爱护学生是必然的,但这并不说明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适当的惩戒是十分必要的,让每个学生明白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负责、承担应有的后果。成长中经历一次铭心刻骨的惩罚胜过多次说教,实施惩罚时要做到心中有爱,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公平公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8.
麻占军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10):267-267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如果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犯错误,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犯了错误是很正常的。最近几年,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大力提倡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深入,学校都已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热衷于用赏识教育.但在学校教育中一味地强调表扬、赞赏,并不妥当.惩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手段,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者应当对其有个重新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惩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用得科学,能起到与表扬同等的作用。如何运用惩罚手段,发挥其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学校的行为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最近“解放论坛”有文章指出:“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天然的反社会化人格。表现为冲动,感性丰富而理性脆弱,凭感觉行事,模仿力极强。反抗权威,无视规则,背叛秩序。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一旦形成行为习惯,极容易导致令人忧心忡忡的未成年人问题……研究表明,破碎的家庭,落后的学校教育和失衡的社会教育,是造成青少年‘反社会化’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惩罚手段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惩罚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其可分为正当惩罚和不当惩罚两种。在学校教育中,惩罚一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有人认为再提教育惩罚显得有点不适合。但是,不管人们对教育惩罚是赞成还是反对,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一直被教师们使用着。教育惩罚现状如何?什么样的教育惩罚才是科学的?如何使用教育惩罚才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拟对此做一些探讨。国外对教育惩罚的认识较早,特别是学…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惩罚,就是严厉的处罚。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惩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体罚、罚劳役、精神惩罚等。目前,家长们在是否可以惩罚孩子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孰是孰非?请听各位家长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时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有别于体罚的惩戒如果运用恰当的话,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不需要刻意而为之。四川大地震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已经用他们鲜活的生命诠释了对学生的那份深沉的不张扬的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20.
正在本案例中,对于迟到的学生吉如锦,李老师先没收他的果粒橙,然后在教学课堂中,又将果粒橙作为奖品奖励给了课堂表现最佳者吉如锦。果粒橙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吉如锦手里,但果粒橙的味道不一样了,那里面加入了坚持,加入了表扬和鼓励……事实上,成功的惩罚,绝不是对犯错学生一罚了之,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实施惩罚不等于只是否定,必须用心理学的强化手段加强学生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