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桂城 《陕西教育》2006,(10):28-2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善待学生,更应该用其善待学困生.学困生不仅需要学习上的帮助,更需要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然而,目前普通农村初中部分学生上小学时就没有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到了初中又有部分学生适应性差,数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很多学生主观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没有主动性、数学学习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徐燕 《孩子天地》2017,(6):175-17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正"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不抛弃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最好的诠释.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顾美丹 《海南教育》2014,(24):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得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尽管教师们在教学中主观上很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模式,将备课当成“背课”,…  相似文献   

7.
赵丽云 《考试周刊》2013,(69):56-5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在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给学困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就不能忽视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它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关注那些优秀学生,更应该对学困生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正如张奠宙先生所说:“数学后进生的问题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标准》还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在数学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选择性.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赞可夫说:“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工夫。”所以.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应当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作业(或练习)总认为,作业是例题的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机械反复与巩固,是作业便只有“千人一面”的要求和“千篇一律”答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数学课程标的实施,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已成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照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好的作业设计应至具有以下“六性”。一、差异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仿例作业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变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倡导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功能,使数  相似文献   

16.
在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种现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多的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成了唱戏的主角,学生则成了“看客”和“听众”,整个课堂好像“一潭死水”。为了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通过几年来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发现,以问题解决提高学优生的思考水平,以同类变换调动中等生思考,以方法应用帮助学困生掌握必要方法,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学困生"一直都是班级真实存在的群体,如何让他们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困生"的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为成绩差而表现为不自信,所以提高成绩是树立自信的一个有效方法。在进行辅导时,我更倾向于"以说代写",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自信。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需要落实以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主体性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许彩平 《考试周刊》2014,(80):84-84
<正>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除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