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分析 ,影响学校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家庭的影响比任何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更加深远。融洽的家庭气氛应是父母子女彼此尊重、经常沟通的朋友式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中的独生子女居多 ,由于家庭情感焦点比较集中 ,容易造成儿童过分依赖和缺乏独立性的品质。二是电视、广播及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对现代社会中儿童的价值观、信仰及生活方式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受大众媒介的潜移默化影响而逐渐形成或改变。三是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和有组织的班集体通过情绪、气氛及规范来影响和…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思维发展不平衡 ,因而存在着一些影响学习效率的思维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赖性。中低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把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的依赖迁移到学习上 ,造成对老师的依赖 ,影响了自身思维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突出的表现是 :上课愿意听老师讲 ,而不愿或不敢自己去探索、思考。二是单一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 ,往往只满足于一种结果 ,在解题过程中 ,向着一个方向努力 ,如果这种方法失败 ,就放弃努力 ,而不去想别的解决办法。三是无序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 ,是思维无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近,笔者对兴业县龙安镇进行调查得知,全镇总人口40273人,到外地打工的有14350人,约占36%,20至45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出外打工。全镇4212个中小学生家庭,有1964个学生家庭父母不在家乡,占学生家庭总数的47%。全镇有中小学生4989人,其父母不在家的有17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小学生,被称为“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5.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而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更是令人欢喜,并且他的家庭和父母也随着孩子有礼貌而受人尊敬。讲礼貌也需要父母从小培养,而且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够通过讲礼貌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有社交风度的人。礼貌是人内心对待别人的看法在外在行为上的表现。这种表现——无论对方是谁,都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并且处处尊重对方。以下是有关孩子礼貌行为的年龄阶段要求,中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对照它来衡量一下自己家庭教育中的礼貌教育进行得如何,应该做些什么调整和计划。5岁~6岁的礼貌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7.
凭借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经过对数百名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层次、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畸形;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产生了压抑感;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有些父母自身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  相似文献   

8.
郭爱莉 《中国德育》2012,(12):63-64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儿童在性。格上表现为孤独、抑郁、自卑,性格不稳、焦虑,对现实的态度上多表现为不爱交际,对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不愿提及父母和家庭;在校的不良行为多表现为说谎,小偷小摸,打架等。主要原因是离异子女缺乏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正面的引导教育。的确,分居或离婚对任何夫妻来说都是艰难的事,此举所带给孩...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的国策决定,现代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城镇尤为突出。这个极大的群体,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的溺爱,加上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他们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其主要表现在于:依赖性很强,长期依赖自己的父母,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性格孤僻,没有合作精神,不顾他人,只顾自己;自控能力差,想怎样就怎样,不听统一指挥等。这些不良心理偏差,如不及时用有效的方法予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育极为有害,后果是十分可怕的。我们要培育“四有”新人,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首先就必须矫正他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沈腾 《考试周刊》2022,(6):14-17
根据我国大数据进行分析,我国将近60%的中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而这直接会影响我国整体的教育成果,使得干预中小学生厌学心理成为当前教育事业迫在眉睫之事,而导致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还要归根于以下三点,分别是家庭原因、校园原因以及学生原因,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的过多期盼,对学生的不够信任,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甚至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而在校园教育当中,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过高的心理压力,或者学生由于自身原因与其他学生不能够做到正常相处等,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所以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干预手段应用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更是一个动荡的世界。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可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得失,经得住生活的考验,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一、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一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造成一定  相似文献   

13.
杨美健 《贵州教育》2005,(16):22-2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本世纪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资料显示,15岁至35岁人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家庭的心理错位孩子的心理能力有多差?据有关资料介绍,79%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孩子从附地之日起,就开始遭受父母心理错位的影响。孩子刚出生,就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将来受教育的程度要达到本科以上,几乎100%的家赞成在孩子0———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分的家长为智力开发做有益孩子健康和智力的游戏训练。不幸的是,强制“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川民办高校心理异常学生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及三届异常学生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两所民办高校三年新生做心理健康调查,筛查出的心理健康异常者进行人口学分析以及横断研究.结果:心理异常总体水平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抑郁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不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与子女的关系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有显著意义.2013~2015级的心理异常水平学生心理状态波动不大.结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家庭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早期分离教养,或多或少会产生对其心理发展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儿童与父母、家庭之间的不和谐、不安全的依恋,从而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儿童社会化的发展进程。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外来人员比较多,况且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一些省份,这种子女与父母早期分离的教养情况比较突出。此研究是想通过子女与父母早期分…  相似文献   

16.
徐永坤 《贵州教育》2009,(18):18-18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在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三多”类型的学生,即留守儿童多,贫困儿童多,单亲儿童多。据调查,很多学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学生加上单亲离异家庭学生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往往存在着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亲情教育的缺失,而这种缺乏让那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很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以致于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如厌学、逃学、抽烟打架、赌博偷盗等,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有待于学校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精神交流,发挥学校作为家庭和老师作为父母的角色替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臧楠楠 《成才之路》2010,(35):84-84
儿童期是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场所,所以家庭人际氛围,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等家庭因素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民主权威型五种,父母对儿童的期望有适度和不适度的。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与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以及父母对儿童的适度期望都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虽然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多,但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以达到矫治挽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因素通过学生的主观心理产生影响。客观原因主要有:1、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对子女很少过问;有的父母感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生活经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生活 众多的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生活会造成儿童的各种心理困扰,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关研究表明,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不适当的父母行为主要包括。(1)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抵触。表现为强调孩子的缺点和过失,经常性的否定反应和严厉的处罚,过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遗弃和逐出,与其它孩子相比等等;(2)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表现为严格和固执地坚持他们的某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夏举奎 《考试周刊》2010,(35):227-228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可爱、反应敏捷,希望所有的在校生都能受到良好的训练和教育,不希望要为学习过程中可能的负面的干扰因素而担忧。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应尽的职责,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常常对一些"问题"儿童束手无策。造成这些有"问题"的孩子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而当儿童在学校中有反常表现时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受到家庭暴力虐待的儿童,教师应以恰当的方法和身份介入其中,拯救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