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册应用题的复习,根据学习的重点,除继续复习一年级巳学过的“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等基本应用题外,应着重复习本学期新学的“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比多(或比少)求和”及一般的两步计算加,减应用题. 乘、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比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的例7,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应用题的比较。教学时可加强操作活动,采用探究启思的方式进行导学。【导学设计】一、操作学具,复习旧知。1.按要求摆学具,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2.按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摆学具,并思考:怎样正确摆出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  相似文献   

3.
“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义务教材将它集中于第二册教学。这类应用题反映的是两种事物间多与少的数量关系,比第一册反映一种事物内部联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应用题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注重感知、逐步深化”的导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多几。  相似文献   

5.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里,编写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一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本单元的知识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混淆.有的学生一见“多几”就用加法或见“少几”就用减法.  相似文献   

6.
过去教“比多”“比少”这部分应用题时,讲后给学生总结出两句话。“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让学生记熟背会就放心了。结果呢,不少学生片面理解为: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计算。尤其是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然后再求两个数的“和”的两步应用题时,错误率竟达70%。问题出在那些以间接方式叙述的应用题上。如:(例一)学校养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5只,白兔几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4页例题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先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再求和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教材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常有三个已知条件,而这类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两次,这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新情况,尤其是“比……多,求和”的问题,两次进行同样的运算——加法,更容易与相应的简单应用题混淆。因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学生解答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混淆,一见“多几”就用加法,见“少几”就用减法。为了避免这一点,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数...  相似文献   

10.
衡锋 《江苏教育》2000,(9):85-85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设计了一道“猜猜看”的题目。  相似文献   

11.
怎样教“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都安县教研室邓孟高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出现的加减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三种不同的应用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二册在应用题的编排上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开始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减数或被减数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2)随着认数、计数范围的扩大,为了同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形象具体的概念过渡到抽象的概念,教材开始出现用长方形条块来显示和分析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步计算的比差应用题有三种类型:①求两数差;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③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其中求两数差是基本应用题。教学这一类型基本题,必须要术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效就是求两个数的差,要用减法计算,但与总数减去部份数等于剩余数的数量关系不同。本文就这一内容的教学,谈两种不同的理解思路。以教材例题说明两种思路的思考方法: 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58页例3。二、教学目标1.认识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或多几)的数,再求和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懂得其中一个条件重复使用的道理。3.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或多几)的数,再求和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4.会用分析法分析应用题,会找中间问题。会解答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5.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这类应用题在教学分数乘法之前就出现了,它的作用是为了导出分数乘法的意义,从而建立分数乘法的法则。这时,解这类应用题不是应用分数乘法,而是应用下面的法则:“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先把已知数缩小分母那些倍,然后再把所得的结果扩大分子那些倍”。因此,这里我们只  相似文献   

16.
列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本上的例题是根据“小数 相差数=大数”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见通用教材五年制八册或六年制十册22面例5)。这样教,学生当堂能够接受,解类似的题没有多大困难。但是碰到条件有变化的题,学生则不知是用未知数的几倍加上几还是减去几才等于已知数,难以正确列出方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是学习两步以上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本单元中的应用题共安排了4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没有在题的类型上做文章,而是借助线段图和启发性问题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8.
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是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易犯的毛病。这反映了学生不是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凭题目中“多几”、“少几”等字词机械地决定用加法、减法。这会形成学生思维的惰性,阻碍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防止这类毛病的发生。首先,在教学第二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时,应作好孕伏。让学生特别注意弄清“谁与谁比”,“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真正理解“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三册应用题主要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与“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三种应用题。在一、二册已学过“求总数”、“求剩余数”和“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些应用题之间有的结构特征相似,但解法不同;有的数量关系相同,但条件和问题互逆;还有的题目中关键词语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比训练,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对照比较区别异同,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明确两步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应用题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答两步应用题,不象解简单应用题那样,只要根据题里的两个已知数,就能直接解答最后的问题,而需要提出一个中间问题,求答最后的问题所缺少的一个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分析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