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末到 2 1世纪初 ,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国经济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国有企业正加快改革步伐 ,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 ,还要有效解决严峻的失业问题 ,创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体制。其中 ,失业问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问题与就业体制问题解决不好 ,体制转型和国企改革就不可能得到突破性进展。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劳动力供给方面矛盾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新增劳动力规模较大 ,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2.
三、促进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的政策(一 )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促进妇女就业从需要安置的武汉市女性就业条件来看 ,困难不少 ,主要是女性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 2 0 0 1年末 ,武汉市城镇女性失业人数中 4 0岁以上的人数占 1 3以上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 31 .5 %。因此 ,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妇联等部门针对这部分女性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家庭负担较重的特点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投入少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为女性就业创造机会。1、把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列入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安之基。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观念还没有根本的转变。为此,笔者就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的转变作如下粗浅的思考:一,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的主要表现第一,传统就业心理。往往认为只有政府统包分配才算正规就业,好像不进国有企业就不算有工作。第二,“坐等”依赖心理。(被动等靠)主动走入市场的不多,期望等待回原单位工作或靠企业重新安排工作。第三,收入…  相似文献   

4.
:促进就业政策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 ,有赖于就业政策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有赖于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及一系列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相结合、与改革相结合、与减缓劳动力供给相结合、与疏通劳动力流通渠道相结合及与构筑安全网相结合 ,多管齐下 ,共同努力 ,促进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国外积极就业政策及对我国促进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焦于国外工业化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再就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联系我国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进而对我国就业改革与措施的选择给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审视与阐述了非正规就业作为一咎主要就业形式的基础作用。科学地界定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内涵,详细地分析了武汉市下岗、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与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发展非正规就业的经验上,提出了武汉市发展下岗、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经济发展、教育体制、就业体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比重的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民生意义日益凸显。分析1999年至2013年国办下发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本的失业治理针对性,以及各种失业类型的政策条目在数量和内容上的演化特征,结果发现:(1)就业促进政策的失业治理针对性逐渐增强;(2)在政策制定者看来,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最重要的两种失业原因,相关政策条目占比逐年增大;(3)就业促进措施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直接行政式干预逐步让位于间接的宏观调节式干预;(4)针对摩擦性失业,政策制定的关注点应从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拓展为提升全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相似文献   

9.
1.就业形势严峻 (1)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导致就业压力大; (2)体制转轨的艰巨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就业与毕业一般来说 ,大学生应先毕业 ,后就业。大学生的毕业 ,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高校的教育和培养 ,经过自身努力 ,各项素质和能力达到大学培养目标 ,具备在社会上求职的资格。大学生先毕业 ,后就业 ,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 ,大学生在在读的最后一年就开始联系工作了 ,而且社会上各种就业管理部门给大学生提前联系工作提供了条件 ,如在大学生毕业前举办各种人才市场 ,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申请 ,签定就业协议等。大学生毕业前联系工作会造成大学生学习与求职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要按学校的要求上好课 ,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  相似文献   

11.
转变观念,实现就业——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转向大众的今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本文从就业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的新特点,并指出,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转型与对外开放的扩大,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与失业问题。扩大就业、治理失业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从中国当前就业形势、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索,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和大学生.面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及其衍生的问题,提出积极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就业创业观念教育与过程支持和引导,强化就业创业实训,提供系统帮扶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扩招后首批大学生毕业进入人才市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就业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现的大学毕业生“过剩”是一种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这种“过剩”不仅造成人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也造成了财富与知识的严重分离;不仅对财富的创造造成危害,也给知识分子本身带来危害。造成这种“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才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缺乏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配制人才资源的能力,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未及时跟上。因而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加大市场统一配置的力度。在此基础上,辅以政府宏观调控,积极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向非国有企业单位流动,使人才配置达到整体平衡,从而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业问题逐渐转化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的就业问题从性质上来看既是总量矛盾又是结构性问题.面对人口大国的现状,从历史原因、制度创新效应、发展性因素、供求匹配原因等四个主要方面探究了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性原因.并且根据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不同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以期为宏观决策者提供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就业、就业政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 1996年以来 ,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出现 ,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问题在我国十分复杂 ,除了表面上受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影响外 ,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 ,包括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体制原因、反常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原因。所以 ,在根本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上 ,不仅要扩大内需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还要着重做好控制人口增长、矫正经济体制的扭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视目前我国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造成城镇人口下岗失业的原因和根源,从完善就业机制、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劳动力市场、强化再就业管理和加强社会保障、广开就业门路等各个环节入手,重视并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珊珊  单鹏举 《文教资料》2011,(11):219-221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阐述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分析了就业难的具体因素,提出除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外,高校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端正择业态度,完善自身择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就业政策矩阵模型的三个方面对韩国失业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从战略性失业政策来看,韩国政府注重社会各界合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调政策协调性,并实施税制改革.从市场性失业政策来看,韩国政府不断扩大职业培训项目覆盖面,并构建市场导向的职业能力开发系统;启动一系列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协同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绿色岗位和第三部门;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增强“工作网”的在线就业匹配服务职能.从保护性失业政策来看,通过发放各种津贴、福利和救济来保障工人失业之后的基本生活,同时促进自我支持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