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菲 《新闻战线》2022,(12):71-73
“云象北迁”事件过去将近两年了,但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仍在继续。网民、自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关注度是体现新闻事件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对外传播活动目前存在过分倚重“国家队”,对民间传播重视不够;主题鲜明,但真实感偏弱;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孤立报道多,追踪报道少等误区,将来要扬长避短,实现从“要国际传播”到“国际要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戴珊珊 《视听》2023,(3):136-138
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要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拓宽渠道,建立更为立体的国际传播体系;二是加强策划,向外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三是“云”端发力,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朋友圈”,实现国际传播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朱文博 《青年记者》2022,(23):68-69
近年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对外发声能力的“意见领袖”在宣传阐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良好的国际传播条件,宜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水平,加大力度讲好“中国式民主”实践故事,抢占国际话语斗争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徐明华  张玥 《新闻前哨》2023,(23):11-12
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地方媒体发挥身份优势,与多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大合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地方媒体应优化民间共情叙事、整合全路媒介资源、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激活国际传播话语,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排头兵、炊事员和排雷者,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张东锋 《新闻战线》2023,(23):39-41
深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国智慧,持续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生动故事,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从强化内容生产、拓宽传播手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个维度,破解主流媒体跨国跨地区跨文化差异传播难题,不断提升重大主题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6.
2013年至今的10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政治经济效益和互联互通效果有目共睹,而其所蕴含的国际传播价值需要在反思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脉络的基础上,结合理念传承、实践创新和认知转型加以发掘。“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国际传播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凸显。“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种发展范式的单向对外输出,而是基于“五通”的合作互利,也是基于“中和”的尊重共赢,更是团结“全球南方”的发展动能,在数字时代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国际传播秩序构建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在这一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和实践场域的驱动下,国际传播研究将有可能超越霸权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在“将西方地方化”“将南方主体化”的前提下,为21世纪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建提供从理念规范到基础设施再到实践策略的系统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联合采访行,对内依托人民日报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机制、对外依靠“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以协同组织“破圈”、以策划生产“出圈”、以矩阵传播“扩圈”,内外宣报道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亮点纷呈,有力做好全媒体传播,有效做强国际传播,为讲好丝路故事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呈现全球传播视角,进而探询在全球传播时代对外传播过程中媒介“传播主体”的维度认知,在分析全球传播特性及其产生的对外传播形成的可能性障碍基础上,来理解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呈现全球传播如何影响媒介“传播主体”维度,并进而分析媒介“传播主体”身份构建与角色扮演难题,以期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寻找更为稳妥有效的方式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23年的国际传播研究延续了“世界之窗”的学术想象力,围绕全球与本土、历史与边界、方法与议题等三组关系深度聚焦七类热点议题:全球与本土意义上中国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蓬勃涌现的“国际传播意识”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传播研究的“南方转向”;历史与边界层面,对国际传播史论的重访与再书写、跨学科边界拓展意义上数字化公共外交研究的多维度展开;方法与议题层面,多元方法在国际传播研究中的运用、对全球数字平台的审视与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听取向,以及发展与技术视野中的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娱产业在世界文化贸易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双重意义。网络文娱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跨文化传播的理解友好性、文化交流的强互动性、传播对象的大众广泛性等特点。在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程中,以文娱产业带动文化输出、锚定普通大众为主要受众、秉持文化融合思维、增强受众黏性、从“乐趣需求”和“游戏范式”的新视角理解国际传播等,都对国际传播实践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神七”航天文化传播在国内和国际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其国内影响是它不同程度地启示和改变了中国民众的某些思想文化意识,其国际影响是它有效地宣传和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神七”航天文化传播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真实动人的素材。2023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湖北日报重点策划推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传播报道,为本地工程赢得全球喝彩。该报道全网传播量破千万,被多家央媒转载推荐。本文将以其创作实践为例,浅析省级党媒如何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元典“朋”字从贝币之意发展至友谊之“朋”,具有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文化意蕴,既体现于“朋”在文化交流中的符号意义,又拓展至个体、群体、国家之间在人文传播实践活动中的“友谊之交”。“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一种符号理念,也是传播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行为方式。从“朋”之溯源及文化意蕴来看,“朋”之“友谊之交”源远流长,呈现出从连接到交融再到维系的历时性传播特征。同时,“朋”文化主要关涉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意义结构,各环节关联紧密,共同形成“朋”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该过程亦即文化的认知、对话与接纳的认同过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推进,“向东看向南看”的趋势正在悄然影响“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这一发展趋势也为中国冲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提升中国对有重要地缘意义的邻国越南的国际传播能力,可以更好地占领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助推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行稳致远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而搭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营造更有利于中国安宁、稳定、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电视媒体要立足于影像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传播生态以及接收新语境,创新传播手段,以共情叙事升华情感力量、以场景营造强化情境张力、以跨屏互动扩大情感共鸣,运用共情传播、电视“活化”的方式,使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