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变形记》中由旅行推销员蜕变为一巨型甲虫的主人公,而卡夫卡则是《变形记》的作者,这只巨型甲虫的一手打造者,现代派作家。细读《变形记》,再探寻卡夫卡的生平事迹,会发现以上两个人物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主题,奏响这一主题的最强音者当推卡夫卡的不朽名作《变形记》。在《变形记》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异化”。然而细究其文,我倒觉得就人性意义而言,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其说是异化了,还不如说是复苏了。换言之,格里高尔因其人形的异化而获得了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变形记》被赞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成了甲虫,最后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的荒诞经历,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金钱制度统治下人性的丧失以及社会中个人生存的恐惧。我们在理解卡夫卡的创作主题时,不能忽略了文本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在卡夫卡展示异化主题的小说中,《变形记》是唯一由人直接变形为动物的,那么在众多可以表现"丑"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选择甲虫作为格里高尔变形呢?拟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人变动物的题材是古今中外作家借以表现主题的常用母题题材。《变形记》是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传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人变虫的题材,《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促织》中主人公成名之子魂变促织。不论是人变甲虫还是人变促织,都是社会重压下产生的悲剧,展现了异化社会中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视角出发,叙述了在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下人变形异化为甲虫的故事。作者选取了"甲虫"这一新奇而怪异的意象来表现个人的恶劣处境,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荒诞不经的事物。《变形记》历来为评论界所关注,但多数人着眼于文本中的变形异化现象,而鲜少注意其中的甲虫意象。文章试从"变形"为"甲虫"的必要性、"甲虫"之形、"甲虫"之性三个方面探析"甲虫"意象。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揭露了当代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以至被“异化”的严酷现实。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由人变为一只大甲虫。乍看似乎荒诞不经,但正是通过变形这一象征,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教材第五册中出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这在教材中尚属首次。如何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下面就《变形记》的教学谈谈教学设想。教学设想一 :变形探究题为《变形记》 ,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 ,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 ,他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 ,仍然记挂着工作 ,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 ,为家庭着急、分忧 ,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2 .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格里高尔形变…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变形记》通过人变甲虫的描写,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复杂心理矛盾和巨大精神痛苦,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丧失劳动能力,其生存价值也随之消失,最后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遗弃。在这出人被异化的悲剧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场景、物品等都被赋予象征意义,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大了小说的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9.
一、从《变形记》看作家的人文情怀《变形记》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风靡欧美文坛,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记述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异化成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故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下层小  相似文献   

10.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经历了“迫害文本”的四个范式,从变成甲虫开始的家庭混乱,特殊于人类的外形,给他带来了肉体精神的双重迫害,并且带着“混乱者”的身份痛苦离世。作为犹太人特殊的生存体验,使卡夫卡在格里高尔的身上寄予了太多他对民族的哀痛和忧伤。他要人们在为格里高尔的死感到痛惜的同时,也从这只异型的甲虫身上感悟到犹太民族的苦难。  相似文献   

11.
东写西读     
荒唐·沉重·善良——读卡夫卡《变形记》李逸飞卡夫卡的《变形记》我前前后后看过好多遍,每次读它都有新的感受。起初我以为那只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小小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第一次读时我年纪小,看到这里居然吓得不敢入睡呢,呵呵)……可怜的格里高尔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重压,变成大甲虫后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中,父母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无助、迷茫、孤独……他被世界抛弃了,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在一个灿烂的早晨,当一丝阳光射进房间,照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悲惨地死去。这是怎样沉…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谈到现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时就会想到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变成了虫,荒诞而又令人恐怖,但是读者接受了这种荒诞,并且把篇幅不长的《变形记》看作卡夫卡的主要代表作.其实古罗马的阿普列尤斯早就写过一篇《变形记》(又名《金驴记》)那是一个人变驴的故事,年轻的猎人鲁齐乌斯为好奇心驱使,误用了魔药变成了一头驴.这头人变成的驴仍具有人的思维但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声声驴叫.故事随着鲁齐乌斯变成的驴被强盗抢走而展开,忍辱负重的驴眼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和他的《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贯穿着社会批判的题旨。人在现代生存环境中的精神孤独,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凄苦,就在于被遗弃的境遇中的孤独。《城堡》中的k也有不被社会接纳而在多舛命运中跌摔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现当代的世纪病,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15.
《变形记》是一出关于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大甲虫后遭遇失业、亲人厌弃、孤独死亡的悲剧。如果我们有兴趣仔细揣摩下去 ,就会发现格里高尔简直就是作者卡夫卡的一个心理变形。格里高尔被公司看作安分守己、稳当可靠的雇员 ,但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苦役 ;卡夫卡也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律师工作 ,并且说过将来一定要过另一种生活。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以虫的视角看人类世界 ,变得格外敏感 ,没完没了地担心可怕的或有害的事情就要发生 ,充满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 ;现实中的卡夫卡也总是处于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格里高尔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6.
欧蕾 《现代语文》2010,(2):108-110
现代派作家卡夫卡在《变形记》中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甲壳虫的故事,采用寓言式风格,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诞不经的审美意象,表达出多层寓意,影射了当代社会人们所处的险恶的生活处境,从而显示了作家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理思考,也使作品具有寓言式审美意象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变形记》的含混迫使读者对格里高尔所变成的东西与变成了格里高尔的东西进行猜测和联想。作为“变形前记”,《乡村婚礼的筹备》中的“甲虫想象”为理解格里高尔的变形逻辑提供了参照。自我灵魂想象性地从躯壳分离出来逃避身体性生育的烦恼,所呈现的恰是灵魂自身及其与身体之间唯有神学可以解释的困局。作为“变形后记”,《乡村医生》的“乡村婚礼”是这一困局的复现。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是我百读不厌的名篇。一直以来,读者们都认为是格里高尔变了形,认为文章是借此反映现代人的苦闷。然而我从不觉得格里高尔变了形。相反,变了形的是格里高尔的家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不同的思考造就了不同的人。格里高尔虽然身体变成了甲虫,但他的思考方式没有变。他依然深爱着他的家人。他还是那个一心为家,兢兢业业的格里高尔。改变的只是他的外貌而已。随着格里高尔外观的变化拉开了真正“变形”的序幕。正如滤光镜滤去了笼罩在他家人身上虚伪的光芒。眨眼之间,慈祥的母亲忘记了勤劳的儿子,往昔活泼可爱的妹妹毒…  相似文献   

19.
古今名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如能为我所用,无疑大有裨益。继上期谈"侧面烘托法"的运用之后,接下来谈"变形法"和"细节生辉法"的运用。一、变形法。变形手法在西方文学史上曾被大量运用,其中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代表。该篇描述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可它却具有人的思维;用甲虫的眼光观看人类的思想、情感、习惯、信仰、灵魂等,使  相似文献   

20.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个寓言形象,并尝试地将《变形记》的寓意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加以阐述:以作家遭遇为基础的小人物的孤独感和灾难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而冷漠的关系;人的异化主题。本文还分析了《变形记》表达手法及风格的寓言特色,并将《变形记》与《美国》、《审判》等卡夫卡其它几部小说就寓言特色方面作了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