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秀梅 《甘肃教育》2013,(20):79-79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生活教育”思想有三个要点:第一,生活即教育;第二,社会就是学校;第三,教学做合一。本文将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培养有“生活气”的学生所谓“回归生活”,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应注重联系生活,培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狭义上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应精确到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述,阅读是生活的体验,写作又是生活的展示与延伸。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就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丰富有趣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内在兴趣的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演变为被动式。而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停留于变换学习形式等外在层面,还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将兴趣之源输送、注入学生的内在血液中,从而真正从内在意识深处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一、在链接生活中优化语文学习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具有生活性.  相似文献   

9.
陆文睿 《中学文科》2009,(13):47-48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1走进生活课堂 重塑儿童记忆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识字过程也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记忆字的音、形、义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要面对许多儿童不认识的事物,造成课堂上学生既要认物又要记字的现象。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有效整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里重塑起儿童记忆素材,识字前先让学生认识或理解要学的东西,然后记字,防止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内在兴趣的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演变为被动式。而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停留于变换学习形式等外在层面,还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将兴趣之源输送、注入学生的内在血液中,从而真正从内在意识深处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一、在链接生活中优化语文学习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教育理论。语文是生活的精华浓缩,生活又是语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谈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绩溪县华阳镇洪川小学曹莹芝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语文学科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着手.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l、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  相似文献   

16.
王俊梅 《新课程研究》2010,(2):113-113,11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他们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堂,学成后把知识用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其沉浸其中.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初中英语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屈小萍 《学周刊C版》2014,(3):121-12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有所用。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且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宁夏教育》2010,(11):52-52
语言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主张从经验中学习,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沃土。因为语文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离开生活来谈语文学习,其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它生长、发育的沃土。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论述不仅论述了语文学习内容容纳了整个生活,而且表明了语文学习对生活的依赖性。 我国著名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他认为,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他设计了“一体两翼”整体教学结构模式。“一体”,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就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的利用等。这一模式从实践上总结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著名语言学家刘国正说;“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变得呆板枯燥”。 有识之士的种种论述,雄辩地论证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确切地把生活视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教师》2013,(25):51-5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以教材为依托,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