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正式提出“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化学学习评价包括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和化学学业成就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活动表现、纸笔测验和学习档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倡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体,使课堂学习评价成为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一、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实践为重点把学生的学习实践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评价,又在评价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发展学生文学鉴赏、创意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内容,评价设计应紧扣课程目标、任务群学习内容及教学提示、学业质量中对该任务群的阐述要义,制定凸显审美创造内涵的学业质量标准,综合运用课堂嵌入式、作品分析式和纸笔测试式等评价方式,开发、研制导学类、诊断类、反思类等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借助评价改进学习行为,成为文学阅读者、创意表达者。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增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围绕教学设计过程三个核心环节,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学习目标叙写,学习任务设计:以大概念统领价值思辨的学习任务设计,观照课堂学习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考试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设计贯穿教学始终的一致性学习评价链,搭建学习评价框架,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学业评价”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2022年版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重视,为发挥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的综合功能,要求把对学生的终结性考试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逐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课堂评定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针对当前中职语文学生评价的状况,笔者提出灵活运用激趣性评价、课堂观察评价、学生间互检、即时性评价等课堂评定方法,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情况,有效地强化了中职学生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通过“传递信息”和“吸收内化”过程的翻转,在师生角色、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课堂。提供多元的课前“信息传递”方式.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以学定教、先学再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过程性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波 《中国培训》2022,(8):53-55
<正>工学一体化课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整体化学习,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学习导向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学习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和职业“工作规律”,对学生学习效果、状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反馈,以修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一、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原则(一)坚持“工学结合、学生中心”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基于工作行动导向的多课程重构,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主要存在33种学业情绪,其中消极学业情绪超过积极学业情绪。这些学业情绪受到教师、学生自身、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高职教育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优化课堂氛围、注重过程评价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从而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等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在贯彻“双减”政策要求方面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 1年版)》相比变化较大。文章从“双减”视角出发,比较了两版课标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质量方面的变化,认为:课程内容的调整,有助于“质”“量”双减,为全面“减负”奠基;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促进学生在“做中学”,确保“减负”的可行性;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可为课堂“松绑”、为“双减”增效。  相似文献   

11.
“小笑脸”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在课堂的纪律表现和学习状态以记分的方式进行定量的评价,评价贯穿整堂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密切相关。“小笑脸”帮助教师轻松驾驭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能力,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一种有趣又有效的竞争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性学业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面向未来,强调合作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包括基于模块和基于学科的学业评价两个层次,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推行差异性考试和免试、加强学科开放式考试研究、重视作业管理与评价、探索学科档案袋评价、探索学生学科特长及荣誉学分认定、成立评价共同体等方法,借助学生发展性课堂学习评价表、各学科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表、模块(学科)测验方案表,对学生的学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目标评价系统”是美国判断中小学生成长状况的一种新的效果显著的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或教师团队在每学年初根据学生已有的资料(如标准化测试数据、学生课堂表现等),以实现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为导向,为学生设立具体的、可测量的和符合州标准的长期学业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系统的构建经历了原始开发、初步审核、中期检查、终期审定和效果反思五个阶段.实践证明,该系统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程度进行评价,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巩固优秀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建立适宜的学生学习目标,以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此同时,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走进小学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在发生变革,学业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测评的一个过程,同样,数学学业评价即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掌握情况。探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变革的特点以及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业不良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其成因复杂多样。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失误是产生学业不良学生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结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提出四点对策思考:(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改革不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3)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各科课标,是自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又一次系统的改变。这种改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追求,以“素养导向”为课程取向,全面推进学生素养的生成。课堂教学因此要发生系统化的改变,从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走向学习中心的课堂。所谓学习中心课堂,就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这种教学过程的组织“要尽可能让学生能动、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并让学生能动、独立(自主)的学习占据主要教学时空”。[1]  相似文献   

17.
“差异式”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过程注重学段的差异、学科的差异和学生的差异。低年段施行“无级差学业评价”,通过学业成长树App和梯度化测试,寻找学生成长的可能;中年段进行“进阶式学业评价”,通过制订进阶式学业评价体系,利用进阶乐园App,激发学生成长的力量;高年段引入“表现性评价”,发现学生分数之外的精彩,借助I秀舞台App,用《我的项目学习书》,树立学生成长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业评价方式,合理地使用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在中职学校合唱教学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需要经历自我介绍、表达自我心声、课堂学习评价、自娱自乐、艺术实践、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步骤。实践表明.合唱课程按上述步骤开展教学与评价,对改进教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到:“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可见,在本质上,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现在做得怎么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周文兴 《家长》2023,(17):107-109
<正>当前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更新,一味要求以“量变”带动“质变”,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完成大量机械性学习,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反而加重了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业质量评价不再“唯分论”,注重过程性综合评价。本文分析“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现状,提出提升学业质量评价方式的措施和展望,以符合当前时代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