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2.
先看例句1:①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②但终于没有进学,③又不会营生;④于是愈过愈穷,⑤弄到将要讨饭了.(《孔乙己》)这个多重复句上了某份试卷,就其层次的划分,有多项答案要学生选择,其中包括以下两项:查标准答案,正确选项应是“甲”,但学生答“乙”的也不少.而且答“乙”的学生不肯认输.一个考生理直气壮地争论:他认为孔乙己“愈过愈穷”和“弄到将要讨饭了”的原因,是②(终于没有进学)和③(又不会营生),与①(原来也读过书)毫不相干.他认为这是一个以“但”字定局,一重关系属于转折的多重复句,概括的意思是:“孔乙己原来也想通过读书应试的路子去做那一朝富贵了的人上之人,但是他失败了—一终于因为②③竟落到了④⑤的境地”.他坚持,只有“乙”才能准确体现全句的逻辑关系.我高兴地赞道,“奸!分析得好!”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的命名张明军关于孔乙己的名字,小说原文中写道:“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从中我们看出孔乙己的得名,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平时说话...  相似文献   

4.
偷书与抄书孔己己在人家揭发他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的事时,“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段话真是妙不可言。旧时把偷书的人美其名曰“雅贼”。虽说沾了个“雅”字,但还逃不出“贼”的范畴。孔乙己自己竭力选用了“雅”一点的字眼——“窃”,并以“读书人的事”来遮羞,但事实毕竟是偷,他也毕竟挨了吊打。只是孔乙己偷书为了生计,其情是可悯的。孔乙己是小说中人,姑且不论,实际上倒也不乏偷书人。  相似文献   

5.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时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相似文献   

6.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孔乙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孔乙己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一生始终都未逃脱一个“半”字。姓名之半:孔乙己姓“孔”,姓是真的;名字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上得来的,这是一个绰号,名字“乙己”是假的。一个人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连身边最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人活着就成了多余的人。正如小说中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姓名之半是对孔乙己人生价值作…  相似文献   

7.
旧时学塾中有一种描红本子,上面印着“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25个红色楷书大字,供启蒙学生用墨笔描摹,俗称“描红纸”,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大抵都还记得。鲁迅小说《孔乙己》中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便是取材于此。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文字不满三千,但“笑”字却出现了十好几次之多。我们从“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笑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接着是“故意的高声”地揭孔乙己心上的伤疤,使他现出种种窘态,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以“引的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偷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他们对丁举人的残暴行为不置一词,却一味  相似文献   

9.
阅读写人的文章,往往要与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会面“握手”。在“握手”之间,你能读懂人物的“手”,便会进而懂手知人。鲁迅小说《孔乙己》写了“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孔乙己农家磨罩般的手。参照孔乙己的处境,我们可读知他生怕孩子吃他茴香豆的紧张心情。孔乙己不是“武”人,此时他并没有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揸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战斗檄文。关于小说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由来,小说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职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文中所指的“描红纸”是过去供  相似文献   

11.
尽管姓名在人际交往中只起到一个符号作用,但中国人取名还是有讲究的,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更不例外,一般都要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带有纪念意义,或带有感情色彩,或显示美好愿望,或显示个性特征,《孔乙己》中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鲁迅先生给他取名为“孔乙己”,看似信手拈来,“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  相似文献   

12.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后传     
晓新 《山东教育》2003,(21):120-121
之乎者也先生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吃完酒,他双手扶地,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鲁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孔乙己的身影。头两年,除了咸亨酒店的掌柜还“挂念”着他外。孔乙己早已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本来嘛,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有近千人参加的中学语文教改研讨会,上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上了一堂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导读示范课。导读伊始,师生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师:孔乙书己叫什么名字啊? 生众:(七嘴八舌,有说“叫孔乙己”的,多数说“没有名字”。) 师,孔乙己确实没有名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某:从课文看出来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师:对了。孔乙己中绰号,不是名字。鲁迅作品中还  相似文献   

15.
是不是——教《孔乙己》就教学生抓住“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一句。“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那孔乙已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小说《孔乙己》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刻画了他的性格特点 :功名不就 ,却自命清高 ;四体不勤 ,却好吃懒做 ;穷困潦倒 ,却死要面子 ;受尽摧残 ,却麻木不仁。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 ,但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悲”字 ,恰恰相反 ,反复出现反复渲染的倒是一个“笑”字。孔乙己可笑吗 ?他的确很可笑 ,他的可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名字可笑。他的名字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用这并不通顺并且令人啼笑皆非的语言给这个自命清高 ,时刻以读书者自居的人作代号 ,实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清白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选……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芽”人们读到这传神的个性化语言描写时,一定会笑孔乙己的迂腐,觉得这样的辩解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胡搅蛮缠。其实孔乙己说这番话也是有他的根据的。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这是不辩自明的。但在先秦时期,没有用“偷”字来表示“盗窃”的。如《墨子·非攻上》:“今有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则罚之,此何也芽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有甚…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己算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他穷得只能站在柜台外喝酒,却依然穿着长衫,维护着读书人的形象。孔乙己读过什么书呢,无从查考;做过什么学问呢,也不得而知。不过,他曾问过一个问题,按照现今流行的说法,是很能“雷人”的:“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在言及他的这个称呼时,文中是这样说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对此《鲁迅全集》的有关注释是:在旧时最通行的一种描红纸上,“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样一些笔划简单、三字一句  相似文献   

20.
初中刊2004·3【教材研读篇】卡片①孔乙己和“偷”《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的“偷”……以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将他推上了悲惨命运的末路。孔乙己是偷了人家东西,但是,孔乙己的“偷”又不是人格的必然,而是命运的必然。孔乙己的“偷”违背了他自己恪守的儒家“君子固穷”的古训,也违背了他的人格良知。通过孔乙己的“偷”,作者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的震撼力。孔乙己的“偷”,偷得无奈,偷得凄惨,偷得可怜、可悲、可叹。文章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