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实行新课标的四省区(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出现选做题,它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种类型。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和社科论文等不同的类型,其考查内容为"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阅读鉴赏,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2.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程被分为必修阅读文本和选修阅读文本两部分,而选修阅读文本又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类。文学类文本重于语文审美能力,而实用类文本则重于语文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两种能力本应均衡发展,以保持其语文素养和能力在总体上的协调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文学类作品普遍被忽视,而实用类文本被过于重视的尴尬。这一问题的确让人担忧,并引发出各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0,(1):106-106
阅读指导,曾将文本分为社科类、科技类及文学类,又调整为论述类。实用类及文学类。大致还是对应的,不过各有侧重而已。其中论述类有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有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等,至于文学类仍就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但就思维上看,常见的是形象与抽象之分。对应于思维,也可分为形象文本与抽象文本。即文学类以形象为主,社科类与科技类或论述类与实用类则偏于抽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首先要明确此类文本的概念。它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于文学类文本,它注重逻辑思维,追求条理性,让读者从中感受逻辑和推理的力量,获得某种知识。而悼词首先属于实用类文本,其次也兼有一般文学类文本的特征,如何兼顾两者,我认为突破口在于欣赏这篇悼词的理性和激情之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以它客观、严谨、责任的理性和深沉、复杂的情感,在很大  相似文献   

7.
吕可 《成才之路》2013,(2):21-21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9.
<正>一、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高中阶段,文学类文本,因为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运用多样的文学手法,显得深邃而蕴藉,成为语文教师喜爱的文本教学内容,讲也好,导也好,都可从容应对,如鱼得水。实用类文本,虽然内容和形式没有文学类文本那么多的曲折和变化可供教学处理和选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等。阅读此类文章,通常要求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掌握主要表现手法,准确概括作者在文本中所持的观点态度等。其阅读过程较多涉及理性思维,其文本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整张试卷结构特点跟其他省市不同,江苏2008年新高考为文科考生设计了加试题。必考题和选考题的结构也和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新课程卷不同,2008年江苏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选材为文学类文本,而非论述类文本。四省区选考题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最后一题均为探究题;江苏在选考部分将用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且均不设探究题,而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调整至必考的文学类文本中。所以,江苏考生毋需在选考部分进行探究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从2007年以来,新课标地区试卷二卷阅读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察小说,散文很少涉及。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散文以叙事、写景、抒情类为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传记为主,新闻为辅。在这二选一的阅读中,这几年小说阅读得分比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低2-4分。究其原因,是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方法不得当。那如何才能在考场小说阅读答题中获得高分呢?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文本     
试题回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样的分类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  相似文献   

14.
邹小飞老师在《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9期上发表的《反思广东高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文,对2009年的高考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命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自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卷的文本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因为文学类考查的主要是小说,所以又称小说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河北省高考试卷统计分析来看。小说类文本阅读不仅选答的人数少,而且得分情况也不容乐观,全省平均分是12.72,比实用类文本阅读低了6.69分。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斌玲 《作文》2022,(Z4):58-59
<正>实用类文本是和文学类文本相对应的一种文本类型,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实用类文本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其构建和实施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初中语文课文阅读长期以来都和课堂的开展形式、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从阅读的概念入手,按照不同的形式对其进行提炼和规划,从而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标中所说的文学类、论述类与实用类文本的语篇类型,恰好能与虚构文本与非虚构文本相对应。借用非虚构文本理论,不仅可明确说明文学类文本与非文学类文本的区别,而且还能印证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内在逻辑关联,适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合流趋势。具体到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可侧重于“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任务,从非虚构的写作技能培养出发,逆向设计教学流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的现实“介入”能力。与此同时,非虚构文本的真实边界与审美特性,也为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跨越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合作研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作了明确要求,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或深层意蕴;探讨作  相似文献   

19.
江苏高考语文越来越强调阅读,一张高考语文试卷,就涵盖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大阅读,古诗文阅读又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歌赏析。阅读已经名副其实地坐稳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这三大阅读中,无论考题难度还是考生得分情况而言,尤以文学类文本最为严峻。我就文学类文本这一题型,重点谈谈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趋势及其解构方式和考生必备的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我们的语文教材从内容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类文本,一类是实用类文本,前者主要包括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后者则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两类文本各有特色,各具功能。但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都非常注重文学类文本的选编,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几乎80%以上的课文都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