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2.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句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话,今年让世界各地人们都深刻感受到了它的沉重和力量.如果推选今年以来对世界影响最大、人们谈论最多的事件,莫过于当下正在世界各国蔓延的金融危机和年初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这场罕见的粮食危机,给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这再次让我们想起基辛格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 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组人名."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5.
百余年前,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的王韬曾这样感叹报纸的魅力:"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该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①如今看来,这些饱含激情的话语,多少有些夸张.不过,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传媒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谁无视传媒的巨大力量谁就会栽跟头.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创意设计?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上帝为人间制造了一个怪结,被称为"高尔丁"死结,并许有承诺: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都失败了,最后轮到亚历山大,他说:"我要创建我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抽出宝剑,一剑将"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于是他就成了亚洲王.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意"二字的真谛.也许,创意本身就是个怪结,而怎样来解开它也就成为设计师长久以来苦苦寻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一个伟大创举.工程建设于1960年至1969年,正是国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的时期.在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苦条件下,林县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开太行山",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     
<读者>2000年20期有一篇<学会生存>的文章.其中提到西方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6,(2):53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巴恩答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10.
申宇红是谁?她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一位女记者."焦点访谈"全国人民都知道,像水均益、敬一丹这些主持人的名字,人们都耳熟能详,可知道中宇红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相似文献   

11.
一、"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民面临信息的严重缺乏,国家极力推动信息产品的网络供给,而信息产品就在距农民仅仅"一公里"之遥的乡镇,而农民为什么不积极主动地把急需的信息产品迎接到家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W·舒尔茨在<穷国的经济学>一文中讲道:"全世界的农民都在与成本、利润和风险打交道,他们都是时刻算计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在自己那小小的、个人的和分配的领域里,这些农民都是企业家.他们总是那样敏锐地适应经济形势,使得许多专家都无法了解这些人是多么的有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应,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因此,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看作是农民对信息产品的投资决策,使投资与预期效益比较后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编辑是谁?     
编辑是谁? 编辑是"贫女",编辑是"哥伦布",编辑是"杨显之". 编辑是"贫女"."贫女"是谁?"贫女"是唐诗中的人物.唐人秦韬玉有《贫女》诗一首,诗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之死     
李国文 《出版经济》2006,(10):20-21
"宫",即是去势.司马迁可算是非正常死亡的中国文人中,一个很特别的例子,恐怕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惟一."宫"和去势,是一回事,但性质有所不同."宫"是刑法.去势,在有皇帝的年代里,是当太监的首要条件.若不想当,也就不必去势.当然也有或被父母鬻卖,或因生活无着而净身入宫,不无被迫的个例.但大多数被阉者,甘愿去势,是作为谋生手段,求得进宫.因此,这班人对于不男不女的第三性状态,较少屈辱感.而且一旦成为太监,生活在无数已将"那话儿"连根切掉的人中间,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可能笑话谁,裤裆里有没有那个玩意儿,便是无所谓的事了.  相似文献   

14.
恋上我的毛     
《出版经济》2006,(2):39
我和女明友都是爱猫的人,见着可爱的猫就走不动了,可是那时刚来北京自己的衣食住所都不能保证,所以一直也没敢养借,直到我在北京买了房子后,有一天我跟女朋友从一家宠物医院门口经过,听到里边有小猫的叫声,我们出于好奇就进去看,只见一个笼子里有四五只小奶描非常的可爱,我跟女朋友就逗着玩,但是那几只白描在呼呼大睡完全不理会我俩,只有一只黄猫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好象在说:"爸爸、妈妈带我回家吧!"我以为是别人寄养在医院的,正要开口问,大夫说:"喜欢吗?喜欢就带走吧,不要钱。"于是,毛毛就诞生了!在一个阳光明媚又无所事事的下午,我用刚买的一个手写板在电脑面前随意地画着,这时毛毛突然跳到我的面前拿屁股对着我好像在说:"你猜我是男的女的?"(因为毛毛那时候还小,我还真不清楚它的性别。)我抓住它扭头看我的邪一瞬间,画了一幅画,并题字:"主人还不知道我是男是女,其实无所谓,快乐和性别无关!"自我感觉非常不错,凭感觉叉画了几幅并贴在网上,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正好赶上北京法制晚报的漫画版正在征稿,所以就发了过去,很幸运地被采用,到现在为止毛毛猫系列漫画已经有500多幅了。  相似文献   

15.
从三次党报改版看新闻文风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下媒体激烈竞争的格局中,党报有些被读者边缘化了.有人戏称之:"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党报处境艰难的原因在于其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远离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我的制片人只看了我的一段音乐节目的口播资料就说:"来试镜吧".镜头前才说了几句话,我的制片人又说:"不管男主持人是谁,女的就是你了."我就是这样正式踏人了电视圈,正式走上了"激情九九"的舞台.那时我常想,也许制片人看中我的就是这样一份率真,那我在节目中也就保持这样一种不加修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笔者在此想略作翻新,改为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情",情怀也;"事",时事也.  相似文献   

18.
杜裕禄 《北京档案》2007,(12):21-22
专家点评: "如果从警卫森严、落锁加密的机要室、档案室中窃取纸质文件,就会很自然地使人想到"特务"、"犯罪"等字眼.但在当下,同样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只因为是电子或称数字的存在形态,似乎被泄露或盗窃后,罪与非罪的界限模糊了.于是有人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国家、团体、企业密的安全在网络环境下受到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小时候听了这首歌,才知道自己是雕梁画栋的地方盘踞着的那动物的传人.至于他的真身,谁也不曾见过.听说叶公是见过一面的,吓了个半死. 蛇年到了,一些考据派的民俗专家说,我们应该是蛇的传人才对,因为造人的女娲娘娘就是人首蛇身的样子.前一阵子还有另一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家说过,中华民族其实是羊的传人,论据是什么记不真切了.看来在有些人眼里,我们到底是谁的传人,这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Hi,我编的《传艺》杂志你收到了吗?" "收到啦,在看呢.原来那么多传统艺术保留在咱们宝岛台湾啊!" "沛琳,在干嘛呢?来我家泡茶?" "我在参加宝马车组织的中国文化之旅哈,去不了啦." "Hi,我博士考上啦,开心,导师是闽南文化专家陈支平教授." "哇,沛琳,太厉害了,以后你就可以长呆在厦门了." "博士论文答辩过啦,没有延毕,而且又接到了漳州师范大学的副教授的offer! " "太崇拜了,有机会我要去蹭课,听听我们施大记者的闽南文化课程." 认识沛琳,一晃好几年,每次见面,都能感觉到她的变化,工作上的,学业研究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比如妆容打扮,这次走清新文艺风,下次就会职业大咖族,再下次就有可能是让人目眩的街头朋克装.她是毛爷爷倡导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也是时尚女魔头认可的"每日一妆、自我风采"的潮人.总之,就是正能量超级澎湃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