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无论是广电传媒,还足平面媒体,法制新闻占有量越来越大。众多的案件和纠纷报道评折对揭露腐败、打击犯罪和宣传法制、维护社会公正在社会上所起的作州也越来越大。闲此,法制报道也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仔细梳理大量法制报道,我们不难从中窥视出媒体在法制报道中的角色“尴尬”,如何纠正媒体在法制报道的角色问题,需引起传媒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阅读一些报纸的过程中,发现在宣传报追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文章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实际的过头话、奉承话、捧场话。这些似乎在目觉不自觉中见了报的过誉之词,连采编者自己重读后也往往感到大为不妥。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在眼下的新闻报道中这类现象比过去常见、突出呢?从思想方法上分析,它是一种人们认识事物上的晕轮效应偏差的反映。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倏然接触一个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的时候,它的一些显眼的特征往往会给人留下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从而产生‘一俊遮百丑’、‘一长盖百短’的效应偏差。这种影响先进典型报道客观性、真实性的心理偏差叫做晕轮效应偏差,也叫做光环作用效应偏差。  相似文献   

4.
用眼睛看东西,要讲常识,讲规则。无条件地“看”,明明看不到的却硬说看到,那则是眼睛的滥用。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滥用的例证比比皆是。在新闻的报道中,我们同样能发现不少眼睛滥用的例证。仅举两例:一、乡间采风,“笔者抬首四望,看到3万多亩花生绿波荡漾”;二、采访一家企业,“笔者刚到工厂大门前,但见一辆载有3000件摩托车架的货车从厂内开出,驶往东南亚销售。”这都是让人“看”得惊诧的文字表述。在这里,眼睛功能被人为提升、夸大;在这里,看的规律被扭曲,眼的功能被神化。从常理判断,上述对“看”的运用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属于语文改错的对…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告一段落的格俄冲突中,地面装甲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格鲁吉亚空军因为装备规模颇为有限,因而实际并未有表现的机会。俄罗斯陆军展示了仍然强悍的作战能力,空军表现却差强人意,俄罗斯官方证实有多架攻击机被击落,这并不出乎许多军事观察家的意料,但是当一架图-22M“逆火”被击落的消息传出并被证实后,舆论一片哗然,作为前苏联冷战时期的王牌,在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中出尽了风头并引发国内军迷无限遐想的“逆火”是否出了什么问题?是否还能适应21世纪的作战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图-22M的发展历程作一番简单介绍,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性洁癖是一种异常性心理导致的异常性行为,在女性中更为普遍,而且很容易被当事者视为天生的、正常的,甚至是女性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肉体洁癖。首先指对自己的肉体,尤其对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现象抱着不科学的态度,或者觉得它们  相似文献   

7.
图书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供应链中的上端只依据其相邻的下级节点的需求信息制定供应或生产决策时,不真实的需求信息或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并逐级放大,越往上的供应商得到的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需求信息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报道效果的最大化,不断施加对新闻事实的作用力,以使之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蹦床效应",分析"新闻蹦床"是如何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弹出"新闻这一产品的,同时阐述了因选题落点不同、用力不同等各类"反弹因素"所导致的不同报道效果。并进一步指出,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蹦床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遵循适度原则和受众原则,从而保证新闻传播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国内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富二代"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被赋予众多含义,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公众"仇富"心态,接二连三地披露"富二代"问题,用倾向性和定义性的修辞,着重刻画少数"富二代"身上存在的劣迹,给"富二代"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上贴上了一张负面的标签。  相似文献   

11.
岳雨婷 《东南传播》2012,(9):100-101
"鸡尾酒效应"在声学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应,与注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广告界几个经典事例的比较分析,研究广告如何运用"鸡尾酒效应"原理引起观众的注意,分析广告引起"鸡尾酒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就此对广告企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红太 《记者摇篮》2009,(12):23-2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新闻稿件,要能拨动受众的心弦,使读者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受到感染,得到激励,必须有饱满的、真挚的、健康的感情在其中奔涌。一些名篇所以那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收到净化和升华人们心灵的社会效果,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延生 《大观周刊》2013,(5):181-181
汉字本身存在的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现象,增加了小学生识字的难度,加上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的词汇量远大于课堂上所学的,因此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以及习作等语言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多音字误读、同音字误用、形近字误写等情况。教师纠正错别字的常见做法:让学生把读错的字,标一标正确读音,然后读一读,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关于精神文明的宣传上有一种误解,好象经济改革中某个方面出了点毛病,就要用精神文明来纠正一下,这是不正确的。经济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建设上的空前繁荣,更重要的是结束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状态,给了传统的愚昧落后的观念以极大的冲击。如果不开放,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的。不正之风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与商品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某些媒体有一种倾向应引起注意,那就是把广告客户奉为“上帝”。按这种观点,客户既是“上帝”就要绝对尊崇、绝对顺从,就要将其意志、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果显然是以保障媒体经济效益为名,实为弱化了喉舌性质,削弱了导向作用,忽略了真正的服务对象一受众,最终损害的是媒体的整体形象、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报纸“有效发行”中的无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发行是一个系统概念,不仅要对报社有效,还要对读者和广告商有效;不仅要看有效到达,提高目标受众的有效到达率,还要提高目标受众的有效阅读率;不仅要看发行量、发行面、传阅率等数据层面的东西,还要看实际效应。因此,有效发行就是尽可能杜绝无效效应并最大限度产生有效效应。  相似文献   

17.
穆卫东  黄炜 《青年记者》2010,(13):61-61
“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从众跟风的心理或行为,跟风就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掉进陷阱或遭到失败。其实,这种盲目地跟着他人一哄而上的现象在当下的新闻传播——尤其是转载新闻中同样屡见不鲜,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2):30-33
"管窥效应"是理解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一种新阐释。本文从摄影自身的特点、媒介特性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摄影拍摄与观看的方式,指出观察能力的不同是相机和人眼的重要差别之一,透过镜头产生的新闻照片受到"管窥效应"的深刻影响。"管窥效应"从揭示、选择与遮蔽三个层面体现在新闻摄影传播过程中,新闻照片是有超越人眼的揭示能力,但也是主观建构的结果,同时也遮蔽了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王刚 《青年记者》2017,(29):18-1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大数据进行的数据分析与信息推送,让信息服务越来越精准,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帝教授预言的信息服务“个人日报”模式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喜好,为每一名用户量身定做一份“我的日报”.在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信息体验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却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新闻语言传递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一件新闻作品就是多种相关信息的集合体,或者说是由若干信息构成的高信息形态。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两方面:一方面,新闻作品中一定要有足以体现新闻价值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最具价值的信息在新闻作品中得到凸显。所谓新闻写作,就是记者对采访所获素材中各种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信息含量、信息价值以及信息排序相统一的信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