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文化的平等与繁荣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要求,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整合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中的暗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时间暗示;二.环境暗示;三.心理暗示;四.人名暗示;五.修辞暗示。了解暗示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论档案编纂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如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4-148
档案编纂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档案编纂对于保存、积累、传播文化方面的独特功能和它对于拓展档案编纂的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秉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55-57
对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后所刊发的民歌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看出该社团在我国民歌发展和研究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应借鉴和汲取该社团先进经验和研究方法,并运用到当今民族音乐的整理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郑骥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4,(5):93-94
民歌源自群体的日常生产生活又历经世代传承累积,在这一过程中,民歌渐渐具备了包括文化功能在内的诸多功能。除了传承民族知识记忆、展现民族个性风貌、服务民族精神生活等文化功能外,民歌还对自古以来的正统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谈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再创造,通过声音意象、结构意象、情景意象和审美意象等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的意象创造,以及其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及武术文化传播内容的研究,剖析武术文化传播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可以看出,高校德育与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结合,不失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9.
学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争论已久。本简单论述中西“归化”派和“异化”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不要拿这两种翻译原则来判断翻译的成败,而是要从美学和化角度来看待翻译。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班级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对促进文化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文学课程功能的发挥与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升和拓展文学课程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文化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又是由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而来的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潮,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而后现代文学则是这种文化的具体的文学表现。后现代文学具体体现为三个基本的特征:意义的解构、感觉的复活和形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促使对方产生朝向自己的变化,带上与自己有关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认识文学作品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英国文学课程应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并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在英国文学教学中适当嵌入中国文化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英国文学内涵,又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培养出具有大我民族情感和世界意识的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冉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35-37
大力弘扬西部化和三峡库区化的优秀传统,同时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努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特色的西部化。 相似文献
15.
论视觉文化环境下的文学影视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洁明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2-45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朱逸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4):136-141
气象与文学以及文化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也不是简单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融合、彼此共生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的传统区域文化中,这种复杂的关系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要想界定气象文化与文学,不能从现代学科角度硬性下定义,而只能在探究古代区域文化和气候环境变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步理清。这个动态过程本身就是气象文化和文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7.
江庆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5):98-104
江苏地方文献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巨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江苏地方文献是江苏历史文化的真实书写,为江苏的历史叙述提供了重要依据。江苏地方文献显示了底蕴丰厚、独具禀赋的江苏文化的巨大成就。江苏地方文献中有许多文献性质相同,由此形成了许多相应的专题文献,这为江苏研究提供了许多选题。江苏地方文献的传藏,是江苏重要的文化现象。江苏地方文献是江苏珍贵的文化遗产,调查、整理、研究这份文化遗产,对建设江苏、宣传江苏,发展江苏文化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众文化迅速在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受此影响,通俗文学的崛起和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大众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之路进行勾勒,并探讨通俗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解秘文化比经济的超前性问题,这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