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笑的星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似发现了宝藏般对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非常棒的童话——《小王子》,实在太美了。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流泪!"啊,我告诉她,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第一次读时也是感动得不能自已,以至于泪流  相似文献   

2.
四十八本书     
最近我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本书。书是在班上丢的,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我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本书,谁知,收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本。我本以为是哪个学生拿走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我几次在班会上问起书的事都没反应,才知道这本《上下五千年》的书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3.
我自从几个月前参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群组织的读书活动,"聆听"了全国信息技术同行对同一本书的不同声音,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在自己的"地盘"上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共读一本书。信息技术教师中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因此,我把第一次共读一本书的对象确定为参与我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4.
我与自学     
而立之年的我已是自考的一个老兵了,但是前几年因年轻爱玩、心情浮躁断断续续考了几次,就停下了。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深入,越发感到知识的匮乏,于是又捧起了书本,踏上了自学路。经历了几多艰辛、几次失败,但更多的还是收获。在寂静的夜晚,搬一个小凳坐在床头柜边,守着酣睡的儿子,轻轻旋开台灯,捧起一本教材,静静地感受着夜的静谧。一本本厚厚的教材在我的心里不再发怵。因为现在我用一颗成熟的心,一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去看书,我不再想它是多么深奥,多么枯燥难懂,而是想像这本书是在描述一件事,现在我需要知道这件事,我看这本书就是要知道这件…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学校有规定,学生必须带借书证,才可以借书,而且一次只能借两本书。所以,我们班的同学看到我在图书馆里工作,他们就想不带借书证或想借三本书,想让我通融,但我没有同意,有几个朋友还跟我生  相似文献   

6.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发现他的书包里乱七八糟的,不是这本书的书皮掉了,就是那个本子少了几页。我批评了他几次,每次都是批评完了就好上几天,过上几天就“旧病复发”了。我见批评不见效,就跟他讲妈妈小时候书本保护得如何如何好,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收效甚徽。我为此大伤脑筋,为什么在我小时候根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我儿子身上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呢?虽然说弄掉几页书本不是什么大事情,可那种稀里糊涂又不把你的话放在心上的做法着实让我不能容忍。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提到的两件事,令我深思. 一次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书,突然听见后面发出很大的声音.回头一看,正看到他把一本书扔到后面同学的桌上.我顿时火气上升,大声地呵斥了他几句,他也没争辩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9.
“小偷”     
我生活在一群"小偷"之中。妈妈是"小偷"。那是一个周末,又要返校了。妈妈帮我收拾散落在床上的书本。我无意中回头,却发现她正迅速地把我的一本书塞到我的枕头下面。我愣住了,妈妈为什么要偷藏我的书?我知道她想要我多回家几次,但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9,(7):127-128
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 二十五年前,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它的样子越来越糟,我相信这本书最后是被人看没了的。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  相似文献   

11.
陈万清 《江西教育》2005,(10):46-47
我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的感受比较独特:其一,这是一本“手记”,不同于同时读的其他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专著,读这本书可以放松心情;其二,这是唯一让我眼角湿润了几次的书,在这个“呼唤真情”的年代,又是快不惑之年的人,我真的已经很少有什么泪水了;其三,这本书常常让我读着  相似文献   

12.
与大师同行     
又一次捧起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阅读了。但每次的阅读,都能给我心灵强烈的震撼。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读了很多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很少有像这本书一样如此打动我。我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教育乳汁,联想自己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3.
有老师认为,如果一节课上得太"顺利"了,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顺利"的背后,往往预示着知识目标的简化、思维训练的弱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匮乏。对于这种看法,我一直持怀疑的态度,但一次教研展示课的教学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课堂上,我出示问题:学校购买了252本书,平均分给六(1)班34名同学,每人分到几本书?  相似文献   

14.
几天前,我看了一本书——《成长的疼痛》。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王旭东。这本书赞扬了主人公刘亮不怕困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磨去了我许多的耐性,偶然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大意就是说,如果遇到让你恼火的事,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在心里先默数一,二,三……我把它用进了班主任工作中,没想到收获的竟是意想不到的喜悦。那是一次课间休息,我刚走进办公室,还没来得  相似文献   

16.
咖啡瘾     
我这人几乎没瘾。 打电游有频率,几个月去一次;手机能关上一个星期不惦记。 看书也没有瘾,书签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看哪先搁着,有闲了接着看,一本书即使有故事情节,我也能看上个一年。  相似文献   

17.
“黑色幽默”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原先我对它一无所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一本青少年必读手册——约瑟夫·赫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列为必读书之一。怀着极大的兴趣,我浏览了这本书的内容介绍。这本书奇怪的书名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产生了想读,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很快,我的母亲为我借得了这本书。初看时,我为尤索林对命运的挣扎而感慨,大有哀其不幸的感觉;再看时,我开始痛恨书中那些利欲熏心的家伙。第三次看时,似乎自己也陷入了可怕的“军规”和战争的泥潭。三遍读罢,我细细咀嚼,总觉得这本书与我以前读的不一样。于是,就想了解一下赫勒,翻开几本工具书,在许多对他的介绍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他与“黑色幽默”的关系,并首推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黑色幽默流派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看书     
第一次去书店,看到书架上许许多多的书,我不知道该看哪一本才好。我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一天下来,什么也没记住。妈妈让我选好一本书认真地看,可我才看几页就没了兴趣,屁股上像扎了刺一样坐不住。  相似文献   

19.
5月8日多云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这样的一段话让我牢记在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是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论是人类还是生物,因为它只有一次。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捉了几只蚂蚁放到一个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师道》2011,(9):6-8
初识崔校长 一次我受邀去郑州讲学,见到同被邀请讲学的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的崇拜者,几年前就读你的《民主与教育》,读了三遍,还写了心得。”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听来却只有讽刺:写出了20多本书的李某人至今在学校管理上没有什么建树,而当时一本书都没有写的崔其升,却创造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