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八十年代的第六个春天,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武汉振兴书刊发行公司发行的《当代中国记者丛书》第一辑(自选集),已经有十本问世,其余的二十本也将陆续和读者见面,这是新闻界一件可喜的事情。看看摆在案头的这十本记者作品选集,每本起的名字都惹人喜爱:李庄《新纪元集》,田流《生活在召唤》,季音《大江的浪花》,商恺《大地笔踪》,顾雷《风云奔走》,白原《人间的春天》,陈勇进《金色的事业》,白夜《黄花集》,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的第六个春天,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武汉振兴书刊发行公司发行的《当代中国记者丛书》第一辑(自选集),已经有十本问世,其余的二十本也将陆续和读者见面,这是新闻界一件可喜的事情。看看摆在案头的这十本记者作品选集,每本起的名字都惹人喜爱:李庄《新纪元集》,田流《生活在召唤》,季音《大江的浪花》,商恺《大地笔踪》,顾雷《风云奔走》,白原《人间的春天》,陈勇进《金色的事业》,白夜《黄花集》,蒋元椿《黄樨集》,潘非《海外掠影》。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永远的商恺》出版 《永远的商恺》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曹学海主编的一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商恺的同事、学生等写的文章,从各个不同侧面叙述了真实的往事, 记录了商恺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成果,反映了商恺高尚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等。 商恺长期担任人民日报记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1998年7月30 日逝世。(海 华) 论文集《长江后浪推前浪》问世 在《长江日报》创刊55周年、《武汉晚报》复刊2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4.
书讯     
《新闻作品选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作者继《张容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收集了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各种新闻体裁的作品113篇,其中不少为获奖作品。(邓洪平)  相似文献   

5.
书讯     
《新闻作品选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作者继《张容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收集了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各种新闻体裁的作品113篇,其中不少为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本30万字的书放在案头,这是商恺同志的新著《报海帆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商恺同志193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48年进入《人民日报》当记者,1958年调至中央办公厅在胡乔木同志身边工作多年,“文革”后重返人民日报社,80年代初离开记者岗位后又来到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工作。他是在我国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年的老记者,今年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仍然笔耕不辍,把近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期间所写的根据胡乔木同志新闻思想整理而成的系列文章,以及一些有关新闻业务的文章和讲稿,再加上  相似文献   

7.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9.
情凝笔瑞,娓娓道来,这就是陆续发表在一些报刊上的60封《写给青年记者的信》给人的直观印象。文如其人,读了以后就好像它的作者——商恺在与你面对面地交谈……。50年前,商恺还是个热血青年,邹韬奋的妙手文章,唤起了他最初的新闻写作冲动;半个世纪,他从一个给大报投稿的通讯员开始,艰辛的笔耕,成为当代中国有影响的记者。商恺不敢忘记当年自己走过的路程,如今,他想跟今天从事新闻工作的“小字辈”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编辑《李文珊文集》(三卷本,2006年12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卷本所选集的124篇通讯作品时,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通讯是新闻的主要载体,它以反映人物、事件更细致详尽,更具体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成为新闻写作的常用文体;清晰地看到了李文珊在当记者时,以激扬文字来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犀利文风。  相似文献   

11.
1995午9月21日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由记者祁勇、李鹏采写的录音通讯《一把钢锨闯天下》(该文获1995年度自治区新闻奖一等奖),听后使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记者精心采写典型的优秀作品。 要抓好典型,写出精品,这需要记者有善于沙中淘金的功力和很强的精品意识。 《一把钢锨闯天下》的作者,在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一文,载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本文作者是当时三记者之一的《新民报》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华日报》1990年1月15日一版刊登我和另外两位同志的通讯《机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编辑部还专门配发了短评。作为作者之一的我,深感这篇通讯来之不易。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采访是一场探求事实真相的战斗。回顾此文的采访经过,正如场站政治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世界优秀通讯选》里,读过著名美国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写的两篇通讯,一篇是《记鲁迅》,另一篇是《朱德将军忆童年》。两篇通讯给我的印象都很深。我觉得,这里洋溢着作者对中国革命者的爱,确实感人至深;它们是新闻通讯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认真观  相似文献   

15.
相识恨晚     
我订阅《中国记者》时间并不长,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报道员,从事“土记者”工作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也许身在偏僻山区的缘故,从未听说过有一本《中国记者》杂志,是去年从《文摘报》上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报记者赵红、通讯员滕四波写的通讯《应该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文五月二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后,很快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很高兴.他说,这篇通讯内容和文字都很好,希望报纸今后多抓一些这类报道. 这篇两千七百字左右的通讯,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平凡中见深  相似文献   

18.
士辉 《新闻与写作》2003,(11):12-14
震惊于记者被收买时统宇 《中国青年报》9月16日刊登新华社记者刘铮写的通讯《繁峙矿难水落石出》。平心而论,在该矿难已过去一年多以后.特别是前段时间看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繁峙矿难纪实》后.再说感到震惊有言过其实之嫌。然而.这篇通讯的一个细节——11名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被当地干部及非法矿主收买——却让我中午困意全无,忍不住打开电脑,说说我的震惊。  相似文献   

19.
读了新闻老前辈商恺先生给青年记者的信《做学者型记者》,我感受颇多。这几年我主要从事文化方面的采编工作,得以接触社会上各个层次的人物,其中不乏名人、专家、学者。这些采访对象,有的会传播给你一些知识,有的会向你打问一二三。我们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些慕名的来访者总想让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给他们讲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从本会代理理事长、中央档案馆馆长王明哲同志处获悉:为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央档案馆选编出版了《毛泽东手书选集》10卷本,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央档案馆,向该书主编井家卓同志进行了采访,交谈情况如下: 问:为什么要编《毛泽东手书选集》? 答: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从馆藏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手迹这一实际出发,决定编纂这部《毛泽东手书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