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2.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民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教育民主的内涵以及价值。提出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生活关系的和谐和人格的优秀发展,是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方式。民主对扩大社会和个人的福祉都是有价值的。从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来看,教育是民主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教育培养公民的理性、德性、个性以及民主所需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民主化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民主涉及教育价值的实践方式,也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民主是教育健康、有序、和谐的生活方式。教育民主意味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选择的自由、理智的开放和实际的参与机会来形成学生的公共道德、理性精神、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社会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3.
“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民主教育”的对立面是“专制教育”。当今,虽然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但“专制教育”现象还依然存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保持头脑清醒,坚决对各种“专制教育”现象说“不”。  相似文献   

4.
李镇西 《天津教育》2005,(12):16-17
民主教育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民主教育不是治国,因此,在这里说“法治”似乎有点儿牵强附会,甚至可能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尽管“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但其精神实质无非是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法律)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正是在这一精神实质上,民主教育与法治精神得以沟通——民主精神同时也就是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创造教育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根本原因是没有确立民主教育的思想观念。我国最早提倡创造教育和民主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实践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确立民主教育的观念。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创造型人才必将在民主教育的培养下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民主)得益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利益的公平享有。一般而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一个教师不能没有思想。”其实不光是教师,凡是人活着,都得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没有思想,人活着与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8.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是个讲究民主与平等的国家,而这种“民主”与“平等”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澳大利亚公民早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澳大利亚各州联合发表的《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阿德莱德宣言》中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在知识、身体、社会、道德、精神和审美方面得到发展。为此,学校要创造民主的、支持的、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和自尊自爱的品质,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我每每和朋友聊起民主教育时。都会遇到很多的诘难。教育不可能超脱于政治。民丰教育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受制于政治,或者说民主教育从属于民主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主政治,如果没有一定的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民主教育是很难真正实现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民主精神和民丰政治,从来也不可能离开民丰教育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韩愈最精辟的教育见解之一。其倡导的教育民主,互教耍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在提倡创新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给每一个学生以民主,学生才能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心智、个性、品行等得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张勇 《上海教育》2006,(7B):32-33
澳大利亚是个讲究民主与平等的国家,而这种“民主”与“平等”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澳大利亚公民早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澳大利亚各州联合发表的《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阿德莱德宣言》中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在知识、身体、社会、道德、精神和审美方面得到发展。为此,学校要创造民主的、支持的、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和自尊自爱的品质,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研究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和教育民主的思想,分析了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特点、目标、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见解和建树,以及陶行知关于教育民主的思想精髓,阐明了陶行知关于“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创设教育民主化的和谐氛围,才可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本强调指出了研究陶行知这些重要教育思想对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指示,推动教改、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民主教育是强调法治的教育   民主教育不是治国,因此,在这里说“法治“似乎有点儿牵强附会甚至可能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尽管“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但其精神实质无非是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法律)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正是在这一精神实质上,民主教育与法治精神得以沟通--民主精神同时也就是法治精神.   ……  相似文献   

15.
孟子说,理“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明理便可“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理”不难求,只患不去探求,“明理”可知是非善恶。我们的先人关于“理”的著书论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可贵的思想教育借鉴。在盛世的今天,在教育理念不断探求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思想教育的园地里,我们探求的“明理”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明白道理,事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理”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凡事必以理”,“理存高远,心纳天地”,也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时代内容,即我们的“明理”创新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政治思想合格的人才,“理”的起点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曾文珍 《辅导员》2014,(6):39-39
“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民主是指教育活动中“交往的民主、言说的民主以及行动的民主”,体现着教化的本真存在方式;民主教育则指涉通过“理智的涵养、理性精神的培育以及民主生活的塑造”,化育民主精神的教育。教育民主与民主教育共生共谋,教育民主促进民主教育的实现,民主教育映照着教育民主。在彼此的砥砺中,实现着民主的教化,培育着民主的新人,营造着民主的氛围,最终实现魂(民主教育)与体(教育民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郭长林 《江西教育》2003,(24):20-21
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学生形成了唯书、唯师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改呼唤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育民主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上,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合作”的思想,在教学目  相似文献   

19.
张勇 《中国德育》2005,(10):43-44
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国家,“民主”与“平等”思想渗透进国民的意识里,体现在国民的日常社会活动中。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园地,澳大利亚的学校精心创设。“民主”与“平等”教育环境,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行为习惯。我曾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在澳犬利亚考察一年,对当地学校“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有较深刻体会与认识。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澳大利亚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经验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轶事     
文启煌 《教师博览》2003,(10):52-52
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批评国民党时期的“奴隶教育太多,主人教育太少”,高呼“民主第一”,“人民万岁”。因此,他在推行平民教育、待人处事、研究学问等方面,都是提倡解放,讲究方法,工作作风豪放而潇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