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其处理的知识特点选择知识的框架表示方法,提出从知识标识、知识分类、知识背景、知识实体、知识评价槽及相应的侧面来描述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一般参考框架,并分析可枚举侧面的值域。通过实例描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框架表示方法,认为文中的知识框架有助于知识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描述框架采用信息抽取技术实现大量文档的核心内容挖掘是数字记忆背景下数字文档资源建设的新思路,直接体现知识服务的本质。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构建了面向数字记忆的数字文档资源描述框架:囊括基本属性、关系属性与事件属性三种类型以及具体的属性项,同时设计了基于CIDOC CRM的属性映射机制,实现不同框架属性间的标准与共享。最后,进行历史人物主题属性构建,基于孔子这一具体人物进行填充和实例化,以验证描述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指导数字记忆资源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则指图书馆通过利用自身空间、知识等资源,以及各类现代技术、方法、制度等条件为馆内外相关主体提供知识共享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服务,包括虚拟环境、物理环境、软硬件条件和设施、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知识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变革性要求,综合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原则,探讨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从信息科学的信息背景框架、知识背景框架和智能背景框架构建角度研究图书馆职业能力在人类知识活动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过程]考察传统图书馆职业活动中的文献检索语言、目录索引、文摘综述等职业能力在文献信息背景框架构建中的功能作用,分析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关联、知识服务职业能力与知识背景框架构建的关系,讨论后数字图书馆时代智能背景框架建设要诣及其对图书馆职业能力发展的期待。[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图书馆职业能力随图书馆功能变革不断发展,图书馆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与"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过程环环相扣,对"三个框架"构建起到示范、引领、探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都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养老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的重要内容。但智慧养老在我国服务成效差,其中智慧养老数据资源“不统一”、共享与开发利用差是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来源与分类,以及数据资源描述内容和场景要素与资源描述框架分析后发现,借鉴场景框架可以实现对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描述框架与概念模型,该框架包含六类概念,即智慧养老服务主体、老年人、智慧养老设施、智慧养老活动主题、智慧养老活动时间和智慧养老地点。通过康复训练场景的实例验证表明,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描述框架可以作为智慧养老场景的通用描述概念框架,对智慧养老服务场景内容进行揭示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书编目工作性质及编目员须具备较强业务技能和渊博知识情况的分析,结合印前编目强调及时编目的特性,指出印前编目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分析印前编目网络编目系统为知识共享提供的便利条件;详细论述印前编目知识共享的类型:背景知识、学科体系知识、业务知识和影响编目的综合知识;最后,探讨印前编目知识共享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对等网知识资源共享模式缺乏语义支持的不足,借鉴利用本体进行信息语义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面向用户的对等网知识资源语义共享模型框架。该共享模型要求对等网中的对等节点具有相同的节点共享架构,该节点共享架构包含5个功能模块:本体管理模块、节点共享信息资源管理模块、用户模型管理模块、查询处理模块和邻接节点管理模块,并分析该框架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以及解决图书馆在实现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确定图书馆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战略规划应规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决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发展方向。规划要符合当今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潮流,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红玉 《图书馆》2021,(1):84-91
文章在“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视野下,遵循“三个背景框架”构建、运行原理,研究“三个时期”图书馆空间转型策略与案例。分析“整合、重组、关联、互动”在图书馆空间建设和转型中的信息学功能,归纳图书馆空间转型对“三个背景框架”构建的信息学意义和对图书馆职能履行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三种形态的图书馆在“三个时期”的空间转型,其形态创设和策略选择与知识论的“三段论”和信息论的“三个背景框架”原理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我国传统知识组织系统关联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燕  何琳  彭爱东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135-143
[目的/意义]对传统知识组织系统关联化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国内传统知识组织系统语义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数据库及网络平台进行检索和调查,概述国内相关研究情况,并从研究者采用不同语义化描述方法模型的角度对国内传统知识组织系统的语义化描述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研究运用的语义描述框架对传统KOS的表达能力有限、缺少转换后本体模型的质量控制、关联数据发布成果较少、且鲜有关于后续问题的研究,需要扩展综合现有的语言模型,进行转换后模型的质量控制,同时加强研究成果的开放与共享,逐步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运用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知识共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CIS&R)是一种社会群体性的认知行为,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理解和利用信息的需求,提高和完善用户的知识结构。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框架模型的两种构建方式:基于传统模型的扩展改善与基于特定领域的概括归纳。讨论该领域的知识共享研究现状,提出CIS&R的本质是知识共享过程。从情境及任务的视角出发,在社会认知观的指导下构建CIS&R知识共享模型,讨论该模型的4个主要构成要素: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行为及共享情境。指出所构模型的局限性,展望基于该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内容。图2。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探讨社会网络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在理论上的关联,并在关系层次和结构层次上加以论证,进而研究社会网络关系维度中各种因素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存在的影响。重点是构建一种知识共享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模式,并研究其应用过程。该模式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企业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结构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并解决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最后提出该模式知识共享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模式,以期推动企业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选择最佳知识共享模式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以信息生态和信息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对象,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新媒体环境下3种典型的企业知识共享模式,并从信息生态特征上对比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的典型模式能帮助员工、团队和企业实现更好的知识共享效果:在员工个体层面,提升企业员工自我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能力;在团队协同层面,促进团队之间隐性知识的转移;在企业发展层面,为企业知识创新水平的提升搭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社区的e-learning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社区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组成,已成为推动知识交流、传递、共享和创新的催化剂。本文论述了e-learning和知识社区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基于知识社区的e-learning,提出了基于知识社区的e-learning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组织内员工知识共享过程研究:知识接收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知识共享活动是一个“黑箱”,人们没有必要研究其具体过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共享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在指出已有研究文献不足的基础上,将知识接收者引入到知识共享过程中,提出基于该视角的知识共享过程模型,并分析接收者的影响因素及方式,最后提出提高知识共享有效性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克服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提出应该将交互记忆系统纳入到知识管理流程中来,构建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的整合模型。[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综合探究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进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绩效。首先,在共享情境下构建围绕组织目标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其次,在对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最后,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结论]本文所构建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的基本分析主体是个体层面、团队层面以及组织层面。本研究在对信息输入的具体形式进行阐释的同时,对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管理流程作用下,原有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其他信息的作用结果进行描述。同时也探究了TMS分别对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造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构建的知识管理模型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对跨界创业知识共享的研究做出拓展并探究其内部机理。[方法/过程]通过综合探讨跨界创业企业知识共享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企业跨界创业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及阻碍,构建跨界创业知识共享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深入阐释。[结果/结论]通过此研究,对跨界创业知识共享的研究做出拓展,笔者所进行的研究与构建的跨界创业知识共享模型表明:在跨界创业过程中,组织需要重视知识共享,考虑如何跨过知识边界的阻碍,并建设和发展相关能力,从而促进组织的知识获取效率,进而为组织的竞争优势与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讨论知识及知识共享的概念;分析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障碍;构建学习型组织中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86-92
[目的/意义]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本质上是知识共享过程,刻画其动态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 以知识存量、知识结构和知识质量为变量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位势判别函数Epk,并以Epk=50作为高低位势的划分阈值把合作群体划分为两个子群,从合作参与者自身因素、参与者间的相互影响及环境作用3个方面探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博弈论原理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应用2014版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基于给定的初始参数值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仿真。[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群体参与策略经过多次博弈后趋于稳定;参与者的共享/学习能力与参与者关系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成本因素对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演化博弈模型收敛于(1,1),即高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共享策略、低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过程中不断的知识共享与学习,参与各方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知识提供方的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Knowledge sharing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mobile social media context. However, users a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ir knowledge sharing is not worth the effort and time given high expectation of receiving some value in return. Social media have limited value if users are not willing to share knowledge. Knowledge sharing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T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task visibility was examined. Building on prior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a TMS knowledge sharing research model was develope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users of social media mobile apps. Results show that TMS is a valid second-order construct. From the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cognitive capital, relational capital and structural capital each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MS which furthe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knowledge sharing. From the task visibility perspective, knowledge sharing visibili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knowledge sha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