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国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他又说:“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从而指明了加强理论建设,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呢?列宁创立的“灌输论”为我党提供了一个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今天仍应弘扬的科学方法——从外部向全体党员不断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列宁在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思想基础的《怎么办》这部著作中,从分析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错误入手,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原理,着重阐述了必须把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运动”的理论(简称“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重要贡献。正确理解和运用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我们当前有效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近几年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们对“灌输”这个词似乎不太提了,有的甚至于把“灌输”和  相似文献   

3.
<正> 一、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列宁“灌输论”的哲学根据 首先,这是由人们认识的自发性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一特点决定的。由于人们认识能力常常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历史是不可能完全消灭自发性的,自发性将在某种程度永远同自觉性同在。同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产生自发性。因此,必须坚持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浅议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志灌输理论的现实意义韩德良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然而工人阶级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外部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所谓“灌输”,即指对工人群众进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形成社会主义意识而制约革命斗争发展的客观实际,列宁创立了灌输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历史回溯和现实观照凸显出列宁灌输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和时代价值性,有力地回击了现实存在的“过时论”“无用论”“空洞论”“强制论”等错误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坚持在列宁灌输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牢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的各个侧面的关系时,要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结合起来,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尤其是在反对一种主要倾向的时候,要注意可能被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防止左右播摆,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否则就会出现失误。马克思主义要灌输,这一大家熟知的列宁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来说的。马克思主认是崭新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是一切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它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它需要从外面进行灌输,也就是经过宣传、教育,才能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出现对传统教育中以“两课”教学为主体的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要正确理解和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对“两课”教学具体方法变革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三观”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学生“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抵御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胜利开拓了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东方道路”开拓的决定性一步是新型民主革命路线的确定。新型民主革命的“新”就在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它的合理性深蕞于时代的和东方的实际之中。“东方道路”10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向社会主叉过渡的阶段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高度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研究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真理,为无产阶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经过马克思和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