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律诗的章法,因题材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格局。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格局:一种是以每联为一个意段的“四节式”(点题→写景→言事→结情);一种是以四句为一个意段的“二节式”(描绘物象→寄托情志)。登临、咏怀之作多用“四节式”,咏物之作多用“二节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七律很好地继承了杜甫的律诗艺术,即章法的严谨,对偶的工致,下字的精准.  相似文献   

3.
诗歌不仅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在西方,诗歌也在文学史上被誉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和最高体现,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学形式,并广受社会各层民众的欢迎.本文将从中西诗歌在构词,句法、行文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以中国唐朝时期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和英国著名十四行诗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为代表,来阐述中西诗歌互译时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4.
教学《杜甫律诗五首》,我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建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创设具有良好的协作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在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自己富有个性化色彩和创建性意义的理解方面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流水对就是复合句。这种观点缩小了流水对的范围,因为流水对不限于复合句;这种观点又扩大了流水对复合句里的范围,因为并非所有复合句形式的对联都构成流水对。  相似文献   

6.
试律诗,又名"省试诗"或"州府试诗",清人多称之为"试帖诗"。作为科举文体的一种,很多人认为它与明、清八股文类同,并无多少艺术价值可言。其实通过对试律诗题材、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试律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诗的审美传统。而诗歌所流露出的举子心态也正体现了其在强大科举攻势下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探讨杜甫诗歌表现其民胞物与情怀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杜甫在其诗歌创作中如何引用汉代谣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以及为何引用汉代谣谚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爱国思想表现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不论是早期的远大抱负.还是后来的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人民、关心时局、关注国运,杜甫都用自己勤奋不辍的笔尖.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画面,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9.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1.
12.
杜甫以赋入诗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杜诗吸收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杜甫直接利用赋的表现形式.第一方面包括三点内容:杜甫"胸中罗宇宙",其诗描写范围十分广阔;杜诗描写"穷形尽相";它的结构小中见大.第二方面表现在:杜甫利用赋的构思方式,应用赋创造的意象,直接利用赋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14.
吴振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91-94,96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15.
《九成宫》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八月杜甫探亲途中所写的一首记行诗。它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真实反映了杜甫的内心世界、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 ,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极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展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思想影响深远,本文就是对其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诗史上 ,杜甫是大量使用“流水对”并将其形式艺术推向极至的诗人。全面搜检杜诗“流水对”,使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可归纳为“单句流水对”和“复句流水对”(顺承、因果、递进、假设、转折 )两大类型。杜甫独特的生活状态、思想境界、审美情趣 ,是其多用此种对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能会较好地传递出来,但形式上定有所改变或缺损。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变格”的概念及其规则和与之相关的“三仄调”问题,继之探讨了律诗的“失粘”“失对”现象,最后得出了律诗从格律上看可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杨海云 《甘肃教育》2011,(15):58-58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杜甫,在唐朝是诗人第一,在古代所有诗人中也是第一。"杜诗作为唐诗殿堂里的一朵奇葩,无论是沉郁顿挫之作,还是萧散自然之笔,都系念着国家的安危,同情着生民的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三十五岁时他抱着"致君尧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