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初中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培养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单一的办学模式,努力发展初级职业技术教育。   一、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再认识   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终端,是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的重要场所。因此,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把农村初中从升学教育为主转到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初中,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要着力抓好为农村发展、为脱贫致富服务?我认为,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农”心理,抓好三项改革,实行“两种证书”,建好一支队伍。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少数民族农村初中“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要转变这种观念,必须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充分重视,校长教师身体力行常抓不懈,才能奏效。目前,要切实转变农村初中教育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农村初中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农业服…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推行“燎原计划”,实行“普职渗透”的要求,按照农村初中“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兼顾少数学生升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农村初中植物学课程与教材改革问题进行了教育实验。现将第一轮试教实验的情况报告于下。一、问题的提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八千多名,其中80%左右不能升学。他们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既不懂种植科学,也不懂养殖科学。这就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教育去向何方?是为升学服务还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基于农村现状,分析了农村初中教育农村性、实用性等特点,提出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六个方面考虑在农村初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要农村初中教育去向何方?是为升学服务还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基于农村现状,分析了农村初中教育农村性、实用性等特点,提出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六个方面考虑在农村初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才张锐意赤峰市教汉旗长胜乡马架子职业初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该校在广泛进行人才预测、社会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法》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到农村初中就是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成为高一级学校的合格新生,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也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的升学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这就决定了农村初中办学目标的双重性,同时也确立了农村初中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农村初中职业教育是一个新课题,又是一个老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 ,我们感到农村初中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本课题研究旨在坚持农村初中教育面向农村 ,把由传统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 ,兼顾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的轨道上来 ,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大力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和实用技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农村初中实用技术教育的运行保障和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合川县是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当年教育实践过的地方。为了认真实践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该县南屏乡初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农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响亮的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只愿个个成才”的口号,对初三年级学生进行分流:把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再认识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现阶段农村初中是义务教育的终端,是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的教育改革中,为了把农村初中的教育目标从升学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从单一的文化知识教育转为普通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打好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两个基础,我们吉林省普教研究所在省教委的指导下根据全省不同类型地区选择了四所实验学校,探索农村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中学“两教统筹”办学模式的探索●祖延亭农村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农村初中应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兼顾一部分学生继续升学的需要。这就...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农村初中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新路,创立了“课堂讲理论,校园搞实验,家庭搞应用,社会搞推广”的教育模式,真正把学校办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农业新科技应用推广基地和农业优良品种的繁育基  相似文献   

14.
初中是基础教育,它为继续升学和培养各类就业人材打好基础。农村中的初中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毕竟是少数,而毕业后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却是多数。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学如何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也就是适应振兴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自1979年起,为了使生物教学直接为振兴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在教学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了四个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提高民族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却成为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我们认为,搞好基础教育,完成普九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具体的校情出发,适当引进职业教育因素,使教育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教育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6.
一、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的提出众所周知,农村初中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不管是从教育质量、规模效益还是管理绩效上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处于薄弱环节。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具有农村、城市双重特征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是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提出的现实基础。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突出应试能力的培养,片面强凋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忽视为当地农村培养合格劳动者,结果是少数精英升学跳“农门”,大量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的“双无”学生回流到农村。这种典型的选择型办学模式已不适应城乡结合部的新情况、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的办学模式,构建满足城乡结合部特殊需求的人才“立交桥”,对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办学层次。它的任务是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当前就我国情况说,80%左右的初中办在农村,因而师专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农村中学培养初中师资,为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服务。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在深入改革。国家教委提出:“我国农时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协调,把基础教育的体制由升学教育为主逐步转变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8.
湟中县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从1999年初开始在全县10所农村初中进行了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影响,农村初中形成了单纯为升学服务的应试教育办学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自身改革需要考虑,我们认为彻底改变农村初中应试教育模式,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的初中毕业生,突出为农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率的提高,胶州市每年有70%,约7000名初中毕业生因不能升入高中学习要回家务农。但由于原来初中阶段搞的是单纯升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回家后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与现阶段经济建设严重脱节。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初中阶段的辍学现象严重的显露出来。怎样才能使升不上学的学生学有所长,适应于当前的农村经济建设,又提高初中学生的巩固率?胶州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立足于提高农民素质,从改革初等教育结构入手,贴紧大农业办学。1987年在金市17个乡镇每处增设一所职业初中,并投资30多万元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近年农村高中教育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初中升学率低、办学条件差、高中教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人才。因地制宜办好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进取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