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难发现:课堂多了生动,少了主导;多了些开放,少了些封闭……为此我们欣喜与快慰,同时内心也隐隐有丝疑惑:在教学中,“鱼”当真就不必传授了吗?“渔”当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吗?可以肯定,“授人以渔”必须依赖“授人以鱼”,而在“授人以鱼”中又可以“授人以渔”。“鱼”和“渔”不可偏废,因为它们是形式和内容、肉体与灵魂、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我们不可能超越形式去获取内容,舍弃肉体而拥有灵魂,…  相似文献   

2.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3.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授人以鱼”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记忆知识点为表征,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直接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记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的理念更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具体地说,教师与学生不应是授受的关系,教师不是教会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会学,着眼于学生发展。下面笔者以分数应用题幻教学为例,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授渔”来向教师的施教提出要求,这对“授鱼”的做法固然是一种否定与超越,但“授渔”也不免让我们产生困惑: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抓法,不同地方的鱼也有不同的抓法,“渔”授得完吗?  相似文献   

7.
雷文俊 《新疆教育》2012,(11):125-126
新课程改革对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科学探究不再是教师的简单示范和学生的机械模仿。教师必须注重创新,立足课堂;又要走出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从教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的情况看,探究活动都需要低耗高效,都需要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诸如“授人以鱼”或只“授人以渔”的“病态课堂”,这是导致数学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教学低效”的主要根源。通过经验总结、理论思辨和课例研究,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因学施教、教服务学”的教学思想,用活教材、用好学生、用对教师,践行“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的数学教学,是改善数学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可行想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牧人",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如果教师仅仅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那么这个教师就只是"教书匠";只有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师,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如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而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了音标的基础,学生就拥有了查“字典”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广阔的自学空间。从这一角度说,音标教学就是“授人以渔”,而词句教学则是“授人以鱼”。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娱中授“渔”的方式,使学生很容易愉中受“鱼”,在音标工具的驾驭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及阶段性荣誉,即驭中绶誉,达到教者不教的学习习惯、方法等的“自能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艳 《中国培训》2008,(6):60-61
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今天我们却更加推崇“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从现代社会发展看企业培训,也越来越离不开“授人以欲”了。培训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应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如何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培训始末,即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笔者认为,那就需要意识到培训绝不仅仅是“授人以鱼”,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大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阵地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与教师授课的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本人根据 1 7年的课堂教学工作经验 ,深刻地体会到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努力具备现代八项思维 :一、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应当思路教育重于程式化叙述教育 ,过去我们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现在可以说“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思、授人以智”。倡导教师创新教育 ,就要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 ,将学科中规律性的东西 ,以其发现的思路为主线 ,突破一切框框条条 ,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论述一个问题 ,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方位创新思维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黄凤新 《广西教育》2009,(25):15-16
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与其给他现成的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即学法)的指导呢?  相似文献   

14.
授“渔”于授“鱼”中——谈“导学式”教法的运用山东临淄区教研室山东临淄高阳中学(255400)王克荣谢天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教给人捕鱼的方法要比只给现成的鱼更好。因为现成的鱼毕竟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捕鱼的方法,就...  相似文献   

1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着重于知识的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也就是说,传授给人知识,还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只能解一时之饥,但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必须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老子的这段话语嫁接应用于教学环节中,那么"鱼"则可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即教学目标下教师需要考核学生的各个知识点。而"渔"则可引申理解为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地促动下,学生们系统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对知识灵活运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挥笔疾书,忙于记录。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能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水平和素养吗?从最近几年高考中文本阅读得分率的“居低不上”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不是“授之以渔”,更多的是直接“授之以鱼”,学生并没有掌握阅读文本的一般性规律,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内容掌握了一些零星皮毛罢了,积累的是文学知识,却没有提升阅读水平和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古有谚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鱼”指的是能做佳肴的鱼。“授人以鱼”就是给别人鱼“。授人以渔”就是教给别人捕鱼的方法,这样以来别人就有吃不完的鱼。面对新的课改,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主动地“去钓鱼”。这样学生才会经常有新鲜的“鱼”吃,甚至会有吃不完的“鱼”。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教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想这里的“金钥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吧!那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怎样才能凸现“授人以渔”呢?首先,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引路人、是向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信息,使他们建立起积极思维的目标和意识。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每教一个字母我就问小朋友:“这个字母像什么?”没几天,学生竟然能编顺口溜了,例如:“像把小伞t t t,像个门洞n nn,像根小棍l l l,像根拐杖f ff,……”学生对自己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课堂上兴趣高涨,甚至把还没有...  相似文献   

19.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渔",而不要"授人以鱼",教师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中我们却往往不自觉地陷入"授人以鱼"的教学中。本文以《微积分》教材定积分中的一道习题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