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从卉 《留学生》2010,(9):50-51
很多艺术圈外的人知道刘小东.是因为他的巨幅油画《三峡移民》。2006年11月.这幅高3米.长10米的巨幅油画《三峡移民》在保利拍卖行以2200万元价格被北京俏江南餐饮有限公司总裁张兰收入囊中。这一画坛拍卖事件被媒体称之为“创纪录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高价格拍卖”.刘小东俨然成了2006岁末曝光率最高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长今三叠     
最近,一部《大长今》热播全球,掀起了一股“长今”热。我喜欢上《大长今》,是缘于电影频道的一档节目。从那,我知道了“大长今”在韩国历史上的名气。在女人地位极端低下的年代,徐长今靠着天生的聪慧和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皇上的赏识,被封为“大长今”。女性被给予“大”字封号的在  相似文献   

3.
文征明,明朝杰出的大画家。他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临摹了许许多多的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睛》,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他的老师见了,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学人者生,似人者死!”文征明幡然醒悟,把所有的临摹画用一把火烧掉。他“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之未画”,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终于成为光照千秋的名画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圆规画椭圆是《亨利·杜德尼的数学趣题》一书中的第184题,原文是:“你能不能在一张纸上用圆规画一下就画出一个椭圆来?当你知道了怎样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件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书后的答案是:“如果你把这张纸裹在圆柱形的瓶子的侧面上,那么用圆规画一下就能画出一个椭圆来”.该方法打破人们在平面上用圆规画圆的思维定势,在曲面上操作,很有创新之意.但是画出的平面图形并非真正的椭圆,只是有些形似而已.下面笔者将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素描是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基础。我国早在春秋末年也已有了关于素描与绘画关系的论述。如《论语》中“绘事后素”,《考工记》中“凡画缋之事后素功”,都提出了素描(粉本)先于彩绘,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的造型观念。曾来我国讲学的罗马尼亚画家博巴教授始终把素描放在基础训练的第一位,他认为:“在造型艺术上没有素描就没有其它,造型艺术一  相似文献   

7.
以“写意”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文人画,历来被认为是“表现”的(“表现”,就其严格的含义,当指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写),但从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的观点看,这个定论似乎正开始受到怀疑。叶朗先生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中,就一度表示了他对中国画(主要指古代文人画)“表现说”的异议,他认为:中国画“不是‘写意说’所能概括得了的”(《中国美学史大纲》P225)。尽管叶朗先生有把中国画归入“再现说”的倾向,但平心而论,他对中国画“表现说”的怀疑的确是有感而发、颇有见地的。令  相似文献   

8.
周欣乐 《辅导员》2009,(11):I0011-I0011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做过的别具一格的游戏——贴鼻子! 我很奇怪,一是因为老师变了,是一位漂亮的新老师,姓原;二是因为我的座位被别人占了。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嘴的画。原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少了什么吗?”我们看了又看,一个男生大声说:“这幅画少了一个鼻子。”  相似文献   

9.
片段1 师: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曾经出现过“卡夫卡热”.时至今日卡夫卡仍然是在中国被谈论得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前一阶段,我们学过他的《变形记》,有同学介绍过他的《饥饿艺术家》.我们班里也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卡夫卡热”。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骑桶者》。  相似文献   

10.
“空白”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空着 ,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一幅画中 ,当绘制了形和物 ,即创造了正面空间时 ,剩余的部分就是反面空间 ,反面空间即是空白。在中国画中 ,空白是指没有画的白纸部分。在绘制过程中 ,常常留有大大小小的空白而不画形象 ,与西方绘画的“无处不画”形成鲜明对比。其实大家都知道 ,我们眼前的世界是不存在“空白”的 ,处处都存在或远或近的物体。笔者曾听到这么一个笑谈 :有人说 ,中国的画家都很懒 ,画山只画半截 ,空出好多地方不画 ,没有人家西洋画家勤快。一听就是外行之言。那么 ,中国画为什…  相似文献   

11.
看过《小学生时代》的同学一定都知道“呆呆博士”吧?有许多同学告诉我,他们拿到杂志后,一定是先翻看里面的卡通故事“呆呆博士”的。“呆呆博士”形象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智慧,能让他们知道很多科普知识呢!他们还喜欢看前几年《小学生时代》上的卡通故事“飞天奇书”,他们都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怎样编绘出这些故事来的?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王晓明伯伯的工作室吧!在国外,许多儿童读物是由画家创作的,他们先画出形象,再根据形象安排情节,比如美国儿童画家娜塔丽·巴比特创作的《不老泉》、《秘密花园》等。而在中国,大多数儿童…  相似文献   

12.
一、传授技法,层次分明在二年级《美术》第四册“美丽石纹”的教学中,为达到让学生正确画出一堆有花纹的卵石这一目的,在讲解怎样安排画面时,我先出示一张只画有一块卵石的投影基片,告诉学生“先从离我们最近的卵石画起”,接着说:“再逐步画出这块卵石周围的其它卵石”,边讲边在基片上覆盖一张被第一块卵石遮挡在后面的其它卵石的投影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遮挡关系。然后依次在基片上覆盖上画有一堆卵石形象的投影片,最后问“这堆卵石还差什么?”学生回答“还没有画卵石上的花纹”。这时教师就又在基片上覆盖一张每块卵石上画有不…  相似文献   

13.
片段选读一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注】《论语集释》引王夫之《四书训义》:“患己知之不早,则屈学以阿世。”【读】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  相似文献   

14.
名家书画     
《中国教师》2014,(3):F0002-F0002
张扬,又名张方扬,生于北京。张扬是一名继承家学的花鸟画家。家族中的画家前辈有:叔公张振铎,大伯父张书旗,父亲张世简,母亲张琼芝。受前辈影响,张扬自幼习字、学画和背诗。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现在他在花鸟画界已小有成就。张扬的绘画作品组织合理、追求神似和讲究情趣。著名画家焦可群称赞他的画“造型准确”;“中国画坛巨匠”陈大章鼓励他画画要大胆,并要善于总结别人的优点;阿老、黄均、吴广全和姚少华等画家也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张扬现为中国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翰墨传承书画院院长,华夏名流书画院院士,一级美术师,东方白马书画院副秘书长,花乌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收藏拍卖网高级书画师,中国台北国宝画院兼职教授,台湾中华艺术学会高级顾问。他被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并录入香港《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词典》;他获得“金紫荆花”荣誉勋蕈,并被中国扶贫协会授予“热心公益事业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以后,我开设了一节夏习课。内容之一是让学生按规定的数值分别画出所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当我口述画出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时,因口误错说成“画一个面积是2厘米的正方形”,出现了本节课的第一误。反应敏捷的学生立即纠正说:“老师,你这句话说错了,应改为‘画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老师,这句话还可以改成‘画一个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画坛,张锡武以擅画牡丹名扬四海,被人们誉为:“牡丹张”。张锡武挚爱绘画,能运用左、右手同时操笔作画。特别是画牡丹如醉如痴,练就一手“绝活”。他笔下的牡丹鲜活动人,呼之欲出,有的极为艳丽,如《天香富贵》、《雪艳》、《春露图》、《富贵春光》、《繁花似锦》诸作,大有华贵气象,而其画的墨牡丹和白牡丹虽无大红大紫,却别有韵味,给人以“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艺术史上,手曾是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精雕细刻的对象。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昔吴道子画锤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竟使五代大画师黄荃无法改画。在造型艺术中,类似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如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一画中刻划的基督那双既无可奈何而又沉着镇静的手;门徒们表示探询、表白、惊恐、谴责、担忧等各种表情的手;特别是犹太那双死死抓住钱袋的罪恶的手,无不栩栩如生。在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壁画《创世纪》中,最吸引人的也无疑是上帝那双硬朗有力、充满信心并富有创造性的手。可以说,许多艺术家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赋予了这一双双的手。罗丹《浪子》、列宾《伊凡杀子》和柯勒惠支《磨镰刀》中的“手”,无不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造型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抽象活动。对西方现代美术,人们觉得无法理解,不可否认在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中也有大量写实的艺术品,但这不是主流,作为一种持续的抽象主义运动,它几乎贯穿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全过程。 西方的造型艺术从旧石器的洞穴壁(岩)画为开端,到古希腊罗马为第一阶段;经过中世纪漫长的黑夜到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兰基罗、拉斐尔三杰为代表为第二阶段;从十七世纪委拉斯贵支、伦勃朗、鲁本斯到十九世纪未,以米勒、库尔贝、罗丹为代表掀起了第三个高潮,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的造型艺术一直以亚里斯多德“摹仿说”为思想基  相似文献   

19.
“国画”,或者说“中国画”,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当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叩开了中国大门时,洋货、洋文、洋画随之而入,为了用以区别舶来品,出现了国货、国文、国画等一系列相对应的新名词。当时的国画之意,乃指文人卷轴画而言,并非包括中国的一切绘画。由国画到中国画名称的变化,其时间不长,但实际上已显露出了这一名词的不科学性和模糊性,因而《辞海》、《美术辞典》“中国画”这条词目的释义尽管用了数百字的篇幅,仍难以尽如人意。由此说来,“中国画”,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木木一 《新读写》2020,(1):F0002-F0002
小时候住的是石库门弄堂,遇上停电的时候就用蜡烛。记得那时我特别喜欢看烛光映照在墙上的物体投影,有一种与现实抽离的飘忽不定,可梦幻,可不安,看久了就出了神。当我第一次看到蒙克的《爱与痛苦》时,就有这种体验,那时候我不知道画的作者及名字。后来,我知道了《呐喊》——这幅几乎所有人看了第一眼就很难忘记的作晶,记住了画家是爱德华 蒙克,挪威表现主义大师。再后来,我才知道当初那幅给我“烛光体验”的画也是蒙克的作晶,且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爱与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