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摄像与计算机图像辨析技术,实现速度滑冰比赛终点计时与裁判工作的计算机化管理.此系统可应用于基层速度滑冰比赛终点计时与裁判工作,可达到计时准确、高效与公正效果.简述速滑终点计时管理系统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速度滑冰竞赛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速度滑冰竞赛学的主要研究价值和意义,认为速度滑冰竞赛规则、规程和裁判法,速度滑冰竞赛裁判工作和裁判员,是速度滑冰竞赛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从速度滑冰运动员对竞赛环境的适应和利用,速度滑冰竞赛场地和裁判器材现代化等几个方面探索速度滑冰竞赛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和高效地组织速度滑冰运动竞赛的方法,提出运动员在速度滑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为有效地进行速度滑冰竞赛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速度滑冰竞赛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日趋完善,但我们的系统与模式管理与国际滑联高标准、集约化技术存在差距.提出我国新的速度滑冰竞赛系统的科学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和系统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场地标准化电子裁判系统设施的配置,研究设计了标准化电子裁判系统的技术构成与功能框架.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场地标准化电子裁判系统设施的配置,研究设 计了标准化电子裁判系统的技术构成与功能框架。  相似文献   

6.
速度滑冰比赛,尤其是大型比赛举行的成功与否,裁判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速度滑冰裁判队伍建设好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圆满完成一项大型速滑比赛任务,赛会组织者应把裁判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抓好,同时也要减少其他工作人员的数量,使其裁判队伍人员充足,业务精湛,保证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使赛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裁判员工作,是田径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高科技裁判器材,如电子全自动计时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电子成绩公告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出现在大型田径运动会上,从而为田径裁判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使裁判工作更加公正。准确、迅速和协...  相似文献   

8.
<正>"鹰眼技术"又称"电子裁判",是一种依靠"鹰眼"系统,对体育竞技进行技术动作判别的技术手段。虽然,由于"鹰眼"系统的高尖端技术性和高造价性等原因,在基层田径比赛中,电子裁判和多媒体信息监控等的实施还没有普及,但"鹰眼"系统的最基本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引起判罚足球比赛越位的原因,探讨是否有必要引入电子裁判对足球比赛越位进行判罚,认为以电子裁判为辅,以裁判员的决定为准,尽可能开发价廉高效的电子裁判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国内外图书馆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智能化管理起到的促进作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萍  刘珊  宋来 《冰雪运动》2010,32(3):15-17,63
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进展与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科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水平对项目成绩的提高、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短道速滑项目技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技术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上;战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术类型划分、认识和训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存在描述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导向和系统性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研究领域,将技战术训练体系的形成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创新技战术训练方法,强对比赛战术实战模拟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等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研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马国东 《体育学刊》2007,14(5):59-62
为揭示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规律和特征,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动作原理,为寻找更先进和省力的速度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以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不同速度滑行过程运动员在双蹬技术一个单步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结果说明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足底压力传递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在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项目的技术与训练进行相互借鉴,取其精华探索共同成功之路。通过采取对项目运动技术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比赛形式、运动供能方式、同异性的比较研究,认为二者运动技术结构与做功原理、训练周期性的耐力、有氧训练基础、供氧方式的共性要素相同及借鉴的可行性,提出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应借鉴速度轮滑在运动过程动态支撑与蹬动速度、出轮方向、利用肩与腰部杠杆扭动的动力、超长距离有氧耐力能力训练以及轻器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几代的速滑人为实现速度滑冰项目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理想,努力拼搏、艰辛工作,距离目标的实现只差一步之遥。对过去的速滑项目训练理念、模式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速滑项目的规律是速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认为男子短距离项目作为我国速度滑冰突破口,具有区域优势、技术优势、多元化的优势和后备人才优势;提出加强对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的信息搜集工作,更新训练理念,丰富训练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的研究,建立新的科训一体化体制等提高我国速度滑冰男子短距离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短距离速滑技战术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深刻认识短距离速滑技战术特征是项目制胜的关键所在,对探寻训练规律、改革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益和科学安排负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短距离速滑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规范的技术基础上,因个人特点的不同,每个运动员的滑行技术表现出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战术实施应针对自己和对手的情况以及比赛环境的变化灵活地安排。  相似文献   

17.
孙显墀  蒙猛  厉中山  孙一 《冰雪运动》2009,31(5):1-5,61
通过对2008年世界青年速度滑冰锦标赛、速度滑冰短距离世界杯(长春站)比赛的观摩调研,表明只有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创新,才能不断引领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趋势。认为荷兰速滑队的成功经验是长短兼备的全面发展方向,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风格与不断引领技术变革,注重准备活动与赛后的即刻恢复;世界优秀的短距离选手大致分为3种类型,并总结出速度滑冰500 m和1 000 m比赛临场技、战术要点。并针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选手的特点,提出技、战术的构想,以及将大全能和短全能作为训练工作的战略主攻方向,以长带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鹏  侯强 《冰雪运动》2010,32(1):22-24
基础技术在速度滑冰项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少儿期技术训练是运动员学习和掌握速滑技术的最佳时期,是形成未来技术风格的关键阶段。在少儿速度滑冰教学中,必须首先让少儿掌握基础技术,对于初学者的入门教学来说,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针对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少儿速滑初学者训练实践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技术动作要点,进行基础技术入门教学方法的探讨,为改进少儿速度滑冰基础技术入门教学方法和提高少儿速度滑冰基础技术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洋 《冰雪运动》2010,32(5):6-10,15
当今世界国际速滑运动的竞争日趋激烈,速滑运动需要创新发展,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和技术水平。从分析速滑运动的创新内涵出发,指出速滑运动创新多层面的现实意义,其运作需要遵循绩效性、平衡性、实际性和人本性原则,提出优秀速滑教练员必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技术内容和形式创新法、技术组合创新法、技术要素创新法、技术移植创新法等,并从理念、管理制度、外部环境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合理构建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20.
韩毅 《冰雪运动》2008,30(3):19-22
采用现场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奖牌分布、对抗格局、比赛成绩等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老将实力突出,小将表现可喜,“北冰南展”发展战略的实施已见成效。认为场地条件急待解决,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梯队建设有待完备,科研力度不足和技战术落后等是制约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训练体制、教练员队伍建设、科学化训练、运动技术改进、后备人才培养和扩大项目影响等多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短道速滑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