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黑暗迷茫中,点燃一根蜡烛,它就能发出熠熠光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给予蜡烛很高的赞誉,甚至赋予它一种精神内涵——无私奉献的象征,因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传诵千古。后来,人们也常说教师的工作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乍一想,挺有味。但仔细一琢磨,这个比喻似乎把教师当成一个悲剧角色,似乎教师只是一味付出,似乎蜡烛蕴含着——奉献、熄灭、悲观。笔者愚以为非也。那么,当前是否不宜再提蜡烛精神呢?曰:非也。殊不知,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沐浴着时代光辉的蜡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比以前更有光度…  相似文献   

2.
"你,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蜡烛,燃尽了灯芯,耗尽了脂膏,最后化为乌有--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毁灭"吧。然而,蜡烛真地毁灭了?否!因为它在燃烧中、在消耗中发出了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而它的光亮却正凝化在被它所照亮的一切之中了。"你,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人们引申这话来称赞人民教师。是的,他们象  相似文献   

3.
淡泊名利 ,舍弃追逐 ,默默奉献 ,倾其所有 ,为了教育事业 ,永不言累 ,永不言悔。这就是教师的风范 ,教师的情怀 ,教师的精神———“蜡烛精神”。这正是师德之所在。这一切都可配以“神圣”的桂冠。多少年来 ,这一种神圣的“蜡烛精神”激励着教师 ,也铸造了无数优秀教师的辉煌。“蜡烛精神论”(我们权且这样称呼 ) ,它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 ,即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过去 ,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源泉 ,承担着把人类代代相传的知识继续传承下去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了完成这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教师把一生的爱倾注…  相似文献   

4.
蜡烛与水库     
蜡烛是人们用来照明的。它的特点是燃烧自已,照亮别人,常常被人们用来赞美献身精神:教师是用知识和精神教育人的,与蜡烛照亮人有相似之处,因此蜡烛精神长期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教师精神。“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甘为春蚕吐丝尽,愿为红烛照人寰”,这些古今名言一直用来赞美教师。教师也乐于把自己比作红烛,且甘为红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该拿什么来纪念我们老师自己的节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我们应当奉献自己的爱心、美德、学识和精神,做社会的师表形象、文明使者、精神种子。  相似文献   

6.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该拿什么来纪念我们老师自己的节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我们应当奉献自己的爱心、美德、学识和精神,做社会的师表形象、文明使者、精神种子。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将教师比喻成能照亮他人的蜡烛,用照亮他人却将自己化为灰烬的蜡烛精神点赞教师.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基于蜡烛燃烧这一物理现象的外在描述.往深里想,这种比喻也很悲凉,教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传承了知识、传播了真理,最后自己却变成了灰烬,落得个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8.
正2月20日晴有人把老师比作勤劳的园丁,有人把老师比作我们人生征途上的导师,但我却要把老师比作无私奉献的蜡烛。蜡烛,是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平常只注重到它的用途,却没有人注意到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当我们需要光明时,它燃烧着自己,给他人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9.
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而社会也赋予它很多的称谓:教师像园丁一样培育鲜花而自己默默无闻;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像火箭一样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而自己毁灭……这些比喻共同讴歌了教师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0.
那天家里停电,我从商店买了几枝蜡烛回来。没电的晚上百无聊赖。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八岁的儿子托着腮趴在桌上看着烛光在黑夜中明明灭灭,怔怔地出神,不一会儿,烧化的红蜡顺着烛壁流了下来。“爸爸,蜡烛哭了。”儿子一声惊呼。儿子的话使我忍俊不禁。我放下书,走到儿子跟前,顺着他的思路耐心给他解释:“你看,这就是蜡烛的眼泪。在漫漫长夜,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它淌下的每一滴红蜡都是它的生命,当它流完最后一滴眼泪,生命也就结束了。唐朝有一位大诗人有过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相似文献   

11.
蜡烛     
一根小小的蜡烛, 被主人丢弃在闲暗的墙角里, 天天与灰尘相伴, 夜夜与老鼠私语, 对匀己的处境极不乐观。 一天屋子里突然宝泰黑一片, 老鼠躲进自己的老窝, 灰尘紧紧倚靠蜡烛这个救星, 屋子的主人终于发现蜡烛, 划燃一根火柴将它点亮, 烛、。亮瞿瞥翔夔粼黔 一声,一滴,一滴, 蜡烛的身体被慢慢地抽干 它对明友说了声:“再见” 流下最后一滴泪, 王 消失在无际的夜空。 它的朋友们知道, 天上最亮的那个星, 就是它们的好明友 _蜡烛。蜡烛@丁方达$武汉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2)中队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用蜡烛来比喻老师。据我看,蜡烛和老师之间,既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的确,蜡烛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真的很像  相似文献   

13.
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 ,自己寻找实验用品 ,通过自己动手 ,自己总结结论的简单而又容易完成的实验。它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形式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动脑的机会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课本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 ,难于理解且比较枯燥。家庭小实验能起到联系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例如通过做蜡烛燃烧、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用铅笔芯打开生锈的锁、铁生锈等家庭小实验 ,使学生懂得了物质燃…  相似文献   

14.
小引一提起写老师,就是“母爱加勤苗”、“严肃加温柔”;要不,就是“春蚕”精神、“蜡烛”品质。好像天下所有老师的精神气质、志趣爱好全都一个样。难怪写《我的老师》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特的自己。他  相似文献   

15.
古人赞美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自我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高尚者的奉献之歌。别以为拜金主义已成为不可动摇的信条,它在真正的共产党人面前不过是枯萎的树木,僵死的躯体。于是,我们想到了焦裕禄,那位为兰考人民而耗尽最后一滴血的县委书记。我们想到了雷锋,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相似文献   

1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这句诗长期以来被人们用来形容教师。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学生发展的“蜡烛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惯性定位。在这种牺牲精神的引导下,教师是否能够感受到幸福?  相似文献   

17.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似乎从李商隐的《无题》开始,蜡烛便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现在人们仍然常用它来赞美那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如果说第一个用蜡烛来比老师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了。小小说《蜡烛》是否也落人窠臼了呢?当然不。作家胡炎可不是依葫芦画瓢,他用老瓶装新酒,赋予了蜡烛以全新的含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老师像蜡烛”,人们乐此不疲地赞美老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常被引用经久不衰,成了经典句子。这句话虽然能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与蜡烛不一样。看,在黑暗中燃烧的蜡烛不断跳动的火焰,它在把生命化成光献给人类,但同时却在流淌着悲伤的眼泪。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老师在辛勤的奉献中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老师的劳动是艰辛的,她有着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但她不像蜡烛那样,在奉献时毁灭了自己,而是充实了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培养了一代代的新人,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伸。人们也常赞美“老师像辛勤的园丁…  相似文献   

20.
希望     
希望是什么?是一支蜡烛。也许提到它的精神,人们会说一个很“俗”的品质:“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大家也许并没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平常,人们总是觉得它很“没用”,随手一扬,扔到一边,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