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蜡烛赞     
“啊,怎么忽然停电了。”我惊讶地大叫一声,妈妈赶忙把蜡烛找出来点燃。烛光一颠一颠地,蜡烛慢慢融化,烛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流,黑暗的屋子顿时明亮起来。我呆呆地望着蜡烛,想起前几天读过的文章《蜡烛赞》。文中写到蜡烛在黑暗中,带来一丝光明与希望;它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身躯一点一滴地融化,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而当完成使命时,又不向主人炫耀自己的功绩,默默地回到无人知晓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2.
《天津教育》2008,(9):11-11
千百年来,人们都用最美好的词句赞美教师:蜡烛、春蚕、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无疑是社会对教师精神的普遍认同和真诚礼赞。教师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学养赢得了这些当之无愧的称号,自然也领受欣然。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教师对此却深感苦涩:蜡烛固然悲壮但不该效仿,教师应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不应该只去扮演悲壮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在黑暗迷茫中,点燃一根蜡烛,它就能发出熠熠光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给予蜡烛很高的赞誉,甚至赋予它一种精神内涵——无私奉献的象征,因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传诵千古。后来,人们也常说教师的工作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乍一想,挺有味。但仔细一琢磨,这个比喻似乎把教师当成一个悲剧角色,似乎教师只是一味付出,似乎蜡烛蕴含着——奉献、熄灭、悲观。笔者愚以为非也。那么,当前是否不宜再提蜡烛精神呢?曰:非也。殊不知,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沐浴着时代光辉的蜡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比以前更有光度…  相似文献   

4.
赞闯荡精神     
最近几年,大学校园里的创业活动真可谓如火如荼,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动性更是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5.
女足精神赞     
在第三届女足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足虽然未能最终捧杯,但却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坚韧的意志,不屈不挠的作风和坚如磐石的团结,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的称赞。中国队以世界先进型的战术打法,熟练的技术,充沛的体力,顽强的战斗作风出现在本届世界杯赛场上。她们勇...  相似文献   

6.
攀登精神赞     
“攀登”——这幅照片摄于北京通向亚运村的安定门立交桥头,它是一座高达9米的大型插艺术花坛的名称。运用插花艺术布置街头花坛,在我国尚属首次。“攀登”选用几十年生的枣树老干制成一株龙游梅,足篮排三大球高低错落,象征亚洲体育健儿努力拼搏,攀登世界高峰。  相似文献   

7.
赞绿叶精神     
赞绿叶精神本刊特约评论员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教工幼儿园的三篇教改体会,用事实说明,个体尽职,群体协力,是儿童全面发展(整体素质基础奠定)理想付诸实践的必由之路。“绿叶如是说”虽然出自两位保育员之口,绿叶精神却同样流露于教师和园长的字里行间。从中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赞     
党的“十六大”吹响了我国人民在新世纪的战斗号角。“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则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棒棒精神赞     
<正>棒棒是重庆街头靠扁担和肩膀生存的临时搬运工,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重庆城区依山而建,出门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棒棒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挑起电器和蔬菜,挑起米油和行李,为千家万户提供方便。2014年4月27日下午,在重庆万州考察的李克强总理来到港口码头和群众亲切交流。李克强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  相似文献   

10.
淡泊名利,舍弃追逐,默默奉献,倾其所有,为了教育事业,永不言累,永不言悔。这就是教师的风范,教师的情怀,教师的精神——蜡烛精神。这正是师德之所在。这一切都可配以“神圣”的桂冠。多少年来,这一种神圣的蜡烛精神激励着教师,也铸造了无数优秀教师的辉煌。 而今,改革大潮汹涌而至,人类社会已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封闭式教育开始转型为开放式的教育,人们发现那神圣的师德正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质疑。一位老教师为了给毕业班的学生多补一些知识,一次又一次地占用了学生的自习课,学生便给校长写信,说他侵占了自  相似文献   

11.
世人常夸老黄牛精神 ,却未曾有人赞赏老马精神。我觉得这实在是不太公正的。老黄牛精神 ,固然值得称道 ,然而 ,老马精神 ,尤其应该大力提倡。值此新世纪第一个马年奔腾乾坤之际 ,我要为老马歌颂 ,大赞老马精神。一赞老马负重不怕苦精神。马牛同是食草动物 ,吞下的是杂草 ,付出的是苦力。生活上可谓“低标准” ,工作上却是“高负荷”。尤其是马 ,它的负荷量比牛的负荷量大得多 ,付出了更大的苦力。再说 ,老牛拖破车慢步挨 ,老马负重载快步奔。更何况老马高负荷 ,长途跋涉 ,马不停蹄 ,日行百里千里 ,故有“千里马”之称和“路遥知马力”之说。…  相似文献   

12.
淡泊名利,舍弃追逐,默默奉献,倾其所有,永不言累,永不言悔。这种风范、情怀被赋以蜡烛精神之美称,多少年来,这种神圣的蜡烛精神与师德联系在一起,成为教师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时刻激励着教师,也铸造了无数优秀教师的辉煌。而今,人类社会已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封闭式教育开始转型为开放式的教育,我们发现那神圣的师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蜡烛精神”的尴尬之一 ——爱你没商量 “蜡烛精神”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爱的奉献,问题是这种爱的表达往往缺少对学生需要的关注,以致于学生不予接受和理解,造成“爱你没商量”之尴尬。…  相似文献   

13.
王水玉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3-24
淡泊名利,舍弃追逐,默默奉献,倾其所有.永不言累.永不言悔:这种风范、情怀被赋以蜡烛精神之美称,多少年来.这种神圣的蜡烛精神与师德联系在一起,成为教师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时刻激励着教师.也铸造了无数优秀教师的辉煌。而今,人类社会已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封闭式教育开始转型为开放式的教育.我们发现那神圣的师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淡泊名利 ,舍弃追逐 ,默默奉献 ,倾其所有 ,为了教育事业 ,永不言累 ,永不言悔。这就是教师的风范 ,教师的情怀 ,教师的精神———“蜡烛精神”。这正是师德之所在。这一切都可配以“神圣”的桂冠。多少年来 ,这一种神圣的“蜡烛精神”激励着教师 ,也铸造了无数优秀教师的辉煌。“蜡烛精神论”(我们权且这样称呼 ) ,它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 ,即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过去 ,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源泉 ,承担着把人类代代相传的知识继续传承下去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了完成这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教师把一生的爱倾注…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在讨论省先进个人代表、木兰县业教科长胡增祥的事迹时,木兰县工农教育办的同志一致指出,老胡的最大特点是“好琢磨”。其实,木兰的县委班子和工农教育办的成员都有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四十七周年的时候,我看着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聆听着老师讲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生平,想着毛主席在《论鲁迅》中论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不知为什么,心头总是难以平静,我总觉得鲁迅先生象一头老黄牛……牛,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人们只需要用一根木辕横在它裸露的肩头上,它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拖着木犁,默默无闻地在荒原地上辛勤地耕耘,把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让大地五谷飘香,百花争艳。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不是有人把城市看作“天堂”,削尖脑袋从农村往里钻吗?而他却不只一次地主动放弃回城的“天赐良机”,心甘情愿地扎根在贫困落后的山村;不是有人将“提干”看作“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机遇吗?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婉绝了上级的商调,死心塌地当他的“孩子王”;不是有人把出国留洋看作“最高理想”吗?然而他毅然回绝了侨居海外祖父的召唤,长短不肯离开这块并不富产的土地;不是有人“嫌贫爱富”,离开了教育这块“鬼地方”,终于“人往高处走”了吗?然而他却拒绝了某乡镇企业的高薪聘请,把送到嘴里的肉又吐了出来,说什么也  相似文献   

19.
“蜡烛精神”过时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一位老师打来电话,谈及他们那里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问了一个问题:“‘蜡烛精神’过时了吗?”经过了解,她问这个问题的原由是:一位全国知名的课程改革专家在培训班上谈到新课程期待的“新教师”角色时,认为广为人知的“教师是蜡烛”这个隐喻不妥,今后不宜再提了,并建议用“长明灯”来代替“蜡烛”。对于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来,因为尽管将老师比作蜡烛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为什么认为它过时以及该用“长明灯”来代替,我确实不知道。后经过多方查询,发现该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蜡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