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高兴拙《语“姓”什么?》(见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后有一些不同看法,为更好地认识语教学,特绘制了一张图奉上,并扼要地作点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学》引发关于语教学的大讨论至今,许多人认为已经得到了一个公认的结论:那就是倡导学教育。要通过学教育来增强语教学的人底蕴,实现人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2001,(10):13-15
语姓什么的问题是关系到语课以什么为已任的问题,是关系到语课目的任务的问题,是关系到语课方向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遗憾的是,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时常犯糊涂,一 些人以非理性的态度维护“工具性”,另一些人同样以非理性的态度反对“工具性”,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标准乎?新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从本期起,我们开设了“特别关注”这个新栏目。特别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它关注的也许是热点问题,也许不是,但一定是与广大语文教师工作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特别关注,还要让大家看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看到不同观点的交锋,引起大家的思考。作为第一个关注的话题,我们选择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新世纪伊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指导纲领,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关注是应该的,研究是需要的,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饶杰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1937年生干广东潮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学研究室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6.
7.
我们到底在考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0.
"教了恁多年的语文,越来越不晓得语文该咋个教了."网下网上都听到有人发此感叹,我也常在想这个问题. 要想通这个问题,当然最稳当的办法是寻找理论来烛照迷津,所谓求助于学理.尽管人的理性是十分有限的,但在立身行事上缺少了它却是万万要不得的.然而当我们去向理论求助的时候,它却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而且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还正处在"山重水复"之中呢.它于是摊了一大摊打磨好的和正在打磨的东西出来:工具论,人文论,言语论,语感论,训练论,感悟论,例子论,积淀论……不一而足,洋洋大观.置身理论市场,似乎觉得样样都有理,件件都精致,但它们往往相生相克,错综复杂,看多了,又不免有点头晕.  相似文献   

11.
三点式阅读     
语文教育的过程便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质,无疑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二是精神。因此,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  相似文献   

12.
蒋晓龙 《学语文》2004,(4):54-54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主次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文学科给予了新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说这一定性使得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性质纷争告一段落。然而在这一新  相似文献   

13.
14.
近几年社会各界热切关注语文教育,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这对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是巨大的推动力,是大好事。在这些议论中,也不时看到对“语文”含义的误解或曲解,论者也有文化教育界的学者教授。“语文”,作为中小学课程名称,在我国已经通行了半个世纪,可“语文”到底是什么,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语文”含义的理解,关涉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名”不正,则“事”不实,“是”难求,因此实有辨正的必要。讨论“语文”的含义,应把它区分为普通语词和学科术语。作为普通语词,它可以是多义的;而作…  相似文献   

15.
刘敏  牟新才 《山东教育》2004,(21):61-61
如果要我们从理论上阐释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大概会一言难尽。语文对人的精神滋养丰厚浓郁。但实际的情况怎样?假设过20年或更多年以后再说说语文课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你会怎样说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线教师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暴露出在奔腾湍急的历史漩涡中不易被人们觉察的矛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越来越追求高效率,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再加上一些人对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狭隘理解,导致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发生偏差。80年代引进  相似文献   

17.
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及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体上看,学教育在语教学中享有应有的尊重,仅从现行教材构成的体比例中便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知识有三种表现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在此借这一理论来评析周老师的课例。在学生对文本有了诸多感受、感知、感悟之后,老师将学生引向了"记叙文中的议论"这一学习内容。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不能没有语文训练,然而,应该训练什么?怎样训练?……很多问题,从过去到现在,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基层普通教师,人们的看法未必清晰,做法也未必得当。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多作一些思考吧!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文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是怎样的“统一”?也许有不少人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讨论这样的问题,简直是杞人忧天,自找麻烦;不思考、不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