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2.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一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3.
路遥小说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以其澎湃的热情 ,在其小说中倾诉着对黄土地、对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眷恋。这种执着的思想情感 ,固然使作品的地域人文精神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力量 ,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坛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创作倾向。路遥、张承志、梁晓声等的创作,体现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对人间的深层次的关切;王朔小说及新写实小说则表现出对人的价值与命运的忽视、冷漠。这两种倾向的对立,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为理想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之间的对立;对苦难的体认、超越与漠视、放弃之间的对立。在物质利益至上的观念日趋强化的今天,路遥、张承志等的创作追求,尤为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为人们奉献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辉煌作品的路遥,当然有其深刻的创作体验的。《路遥文集》(2)收入几篇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谈话和文章,由此出发,我们大致可以梳理一下他的创作总的发展脉络。一、“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来现”。路透在《答(延河)编辑部》“你是怎样从生活中获取题材”时说,“我常常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表现”。《见《路遥文集》(2),以下路遥语均见此书)这是创作的至理名言。不过问题是路遥对此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又是怎样坚持实践的。第一、路遥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不是故事如何…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入体察,体现在其作品中则是理性的智慧和严肃的思考.本文将针对路遥存在于作品创作中的两大思想构架——现实主义特色与理性思辨色彩,以及他的艺术来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质朴而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命与生活。文章从路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命追求等方面入手,从而感悟路遥小说中的生命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高鸿 《安康学院学报》1996,(2):86-86,89
岁月沧桑,秋去冬来,在飒飒寒风中,我不由想起了四年前初冬时,以43岁的盛年早夭的路遥。时光虽然过去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然而路遥的作品魅力未减,路遥的人格精神仍然受到无数人的敬仰;但也有人认为路遥太亏了,太划不来了。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路遥小说的审美世界是平民化的,它来自于作者对社会、历史、生活、政治等范畴的改造。这是一种混合的民间艺术空间,是路遥小说审美感染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路遥在其小说作品中展现了现实生活的苦难,但同时也为正在行走的人们铺开了一条走向远方的梦想之路,即:虽然前路漫漫,我们依旧需要奔跑,即便迷失在生活的荒野中,也有寻路而出地企望,这便是诗和远方;生活多苦难,处处自怜不如慢慢行走,细细感受。本文主要从寻找诗和远方的角度去解读路遥的小说作品,并从中更近距离地剖析路遥对生活地阐释。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也是一位超前意识的作家。《人生》是他的杰作。高加林则是作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城乡在,他在。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文学史中,沈从文和路遥可称得上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沈从文,其小说展现的湘西的风土人情;而当代作家路遥,则着笔于自己从小生活的陕北世界。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生长环境使得二人的小说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但其中却不约而同的包含有大量的风景描写。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和路遥同属于乡土文学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都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但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创作上的极大差异:沈从文在湘西风情的描绘中寄寓一种文化的理想;路遥在陕北风物的描写中,去深刻地表现当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发展动向。沈从文的创作体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路遥的创作则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5.
路遥文学的人性美是多方面的。朴实美、悲情美、人情美的交错,展现的是路遥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带给读者的则是复杂的心灵感受。文章重点分析了路遥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通过作品举例展现了路道人性美的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路遥作品的为数不多的评论,大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谈论其作品的社会意义。这里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路遥的经历和人生态度这一视角.来探讨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阐述了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以及苦难中所凸现的伟大品格,此外对路遥小说苦难主题的独特性表现和价值所在也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怀念,在路遥逝世二十年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再现了路遥这位“黄土之子”艰难困苦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还原了这位文坛巨星的生活真相。  相似文献   

18.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始终用其全部生命体验进行写作。无论是童年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还是青年强烈的自尊体验,以及中年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都深深地影响着路遥的文学创作。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路遥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路遥的经历和人格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反过来,根据其创作的作品来客观看待作者的经历和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作品生命的赋予者,因而根据作者情形来解释作品情形,就似乎具有必然性。这也是传记研究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特别是对黄土文、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在面对黄土地时,透射出一种宗教式的皈依式情结。这种皈依,构筑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世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又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