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前不久,我们报社在招聘编采人员时,有一道知识性小题是这样的:请写出王蒙、许海峰、韩美林、贝聿铭、马寅初、袁隆平、白岩松、袁世海、刘永好、马三立、范长江、何厚铧、柏杨、安南、霍金、戴安娜、斯皮尔伯格、沙龙18位中外著名人物的身份。参加笔试的有几百人,大都有本科以上文凭,其中不少是学新闻的,还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笔者仔细查阅了这道题目的答题情况,因长久没有碰到这样“令人兴奋”的事情,于是就想比较详细地列举这道题目的有关答案。这道题答满分的几乎没有,答对16位以上的也很少。值得注意的是两点:一是除戴安娜和斯皮尔伯格…  相似文献   

2.
在老主题下,怎样写出新文章? 有一位文艺评论家说:“做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有两种题目最难做好,一种是大题目,从什么地方落笔呢?一种是熟题目,怎样才能不落前人的窠臼呢?”这两个难题,我们当记者的也常常遇到。去年八月间,编辑部派我到塞外地区报道回乡青年活动,这就是个熟题目。许多好典型已经发表,编辑部也不缺少这类稿子。不缺少为什么还要派人去写?唯一的原因就是想写点更好的,更新的,不一般化的。  相似文献   

3.
吴培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10):31-32
吴建中博士曾经出过这样一道思考题:“图书馆的建筑美如何体现在服务功能上。”这道题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贯穿在建设新馆舍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实践体会是:理念的引领、确立,既要有它的超前性,更要有它的实践性。写下这个题目,希望对今后各类图书馆建设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说二贾富贾     
白衍吉 《新闻传播》2007,(4):32-32,33
写下这样一个调侃似的题目,自己也笑了。望文知义,这个题目似乎有点晦涩。你或许要琢磨是什么意思,甚至会斟酌这后一个“贾”,是该念姓贾的贾呢,还是商贾的贾呢?我想都可以,因为它有双重含义。这样一个题目,其实不是绕口令、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日前笔者与贾宏图、贾士祥同桌参加了一个活动,有感于二位的讲话,即席忽生灵感,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题目。“二贾”是我省新闻界的一道风景,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品味,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和李大钊是两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据资料显示,在《中国20世纪百年百人排行榜》一书中,称梁启超为"百科启蒙第一人",而李大钊则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两位人物在探索近代中国前进的道路问题上都曾提出创建"少年中国"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二者的"少  相似文献   

6.
正富人,是艺术家和文人嘲讽、挖苦的对象,同时也是豢养他们的金主。他是每个人心里或隐蔽或张扬的欲望,也是人们愤怒与仇恨的对象;他是残酷社会最明显的体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力量。"富人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受享于身,不堪暴殄。"明代文人张涛对自己的时代这样批评道,他敏锐地感到了所  相似文献   

7.
一写下这个题目,不由得哑然失笑。"成长"这样的字眼,应该是用来形容青涩小儿的,现在却被我拿来自诩了。一介老夫,年逾半百,居然还如此矫情,公然装嫩,是不是过于自恋了?可能是吧。毕竟,老夫我从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入行——入档案期刊之行,直到现在.整整  相似文献   

8.
一写下这个题目,不由得哑然失笑。"成长"这样的字眼,应该是用来形容青涩小儿的,现在却被我拿来自诩了。一介老夫,年逾半百,居然还如此矫情,公然装嫩,是不是过于自恋了?可能是吧。毕竟,老夫我从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入行——入档案期刊之行,直到现在.整整  相似文献   

9.
用舌头微笑     
正1951年3月14日,新闻界和科学界聚会为爱因斯坦庆祝72岁生日,记者们希望爱因斯坦"对着镜头微笑",然而这位科学巨匠、卓有声望的教授却做了一个"吐舌头"的鬼脸。也许,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吐舌头"呢?而事实上,他在微笑,只是没有循规蹈矩地翘起嘴角来笑——他是用舌头微笑的。一位记者看到爱因斯坦的这张相片,不禁赞叹道:"这微笑,100%爱因斯坦制造。"因为,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去破除成规,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孑然独立的创新空间。就这样,他可以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无拘无束地异想天开。正是如此,他才能提出"广义相对论",发现"弯曲空间",成为一位划时代的伟大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题目在哪儿?     
一位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常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一年写100多篇稿子,怎么有那么多题目可写呀?”我说:“五光十色的生活蕴藏着写不完的题目,问题在于你会不会抓。”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应是掌握写作素材的“富翁”。不尽的报道题目就在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我们捕捉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打下这一行标题,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怪怪的题目?然而,这正是编完本期稿以后的真实想法。这一期有一组明显的重点稿——参加"超越功能主义对话会"各位学者的发言稿。读这组稿件费  相似文献   

12.
"朴素.象真理一样朴素."这是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中,一位工人对无产阶级领袖列宁的赞语.《列宁》写于一九二四年春天.当时,高尔基在一封信中谈及此文时,称列宁为"世界最伟大的人".但那篇人物特写原稿的题目却是《人》.后来改用《弗拉基米尔·列宁》这个题目,发表在《俄罗斯同时代人》杂志上.题目虽改了,但作者的原意,全文的中心思想都没有改变.在高尔基笔下,列宁既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同时又是"人".这有矛盾吗?没有.高尔基的这篇人物特写(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高尔基选集·回忆录选》,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版《通讯特写选》),成功之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把列宁写成既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又是"人",让一个活生生的、可敬可亲的无产阶级领袖形象神态逼真地活跃在纸上,站立在读者面前!高尔基非常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事实.他竭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生活,而不是从什么脱离实际的某种需要和意图出发去反映生活.他初次见到列宁,就觉得与自己原来想  相似文献   

13.
书籍,莎士比亚称作全人类的营养品,托尔斯泰喻之为智慧的钥匙,高尔基更是不无深情地形容道:“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这营养品,这智慧的钥匙,这有生命的、会说话的东西,都存在于千姿万态的形式之中。而这一存在形式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心智的果实,装帧艺术家们在这一精神产品的孕育和诞生中,同样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王艺光就是这样一位装帧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这是新华日报两位记者写给编辑部的一封信。感情真挚,见解正确,值得一读。在我们的记者工作中,经常有人将初步了解的情况向编辑部汇报。研究确定了很理想的报道线索和题目。但经深入调查、或补充采访,发现原来了解的事实有了重大出入。对于这种情况,是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果断地撤销原定的题目,还是强调这样那样的原因勉勉强强地做文章呢?谢承进、姜圣瑜同志坚持了前者,这是正确的态度。希大家都来发扬这种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
王少军 《新闻三昧》2007,(11):38-39
我们通常所说"为文之道",这里的"道"恐怕包含着形而下的道和形而上的道两层含义,有时你很难把这两层含义截然分开。"标题之道"里的"道"就是这样,它既有方  相似文献   

16.
不灭的星火     
<正>仲星火,安徽亳县(今亳州市)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49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直至退休,拍片逾百部,代表作为《今天我休息》《李双双》《405谋杀案》《巴山夜雨》《月亮湾的笑声》《天云山传奇》《相思女子客店》等,曾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和"50位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报刊集萃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出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一种是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8.
李里 《出版参考》2004,(5):24-24
一百多年前,一位中国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全地球可合为一家,中国一变之道,盖有不得不然者焉。不信吾言,请验诸百年之后。”说这活的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了太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人有百姓,文有百法”。言论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步骤和方法。然而对于初学写作者,还要要懂得言论写作的一般的、常用的步骤和方法为好。一、言论写作的一般步骤当你捕捉到一个理想的言论题目,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那就紧跟着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是写好一篇言论的重要环节。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写言论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2,(6):194-195
整合可以仅仅是简单叠加资源的代名词,也可以带来人们之前所不曾设想过的宏大效应。"1+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这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加法题揭示了最朴实的关于整合的概念,然而诚如人们所知道的,这道题目也是至今悬而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中最难的一环。这仿佛暗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